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三間相關公司因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而受審的案子,今日已進入第106日。這場引發廣泛關注的審訊,黎智英在法庭上第14次出庭自辯,他的言論與行為無不反映出當前香港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下的政治氛圍和社會狀況。
在今日的審訊中,黎智英於其直播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的首集內容引起了法官的關注。他提到,若市民想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獲得保障,便需要賄賂有權有勢的官員。他形容這樣的現象使香港的情況變得類似中國,在描述中似乎意有所指,暗示著貪污賄賂在特定的政治環境中猖獗。法官杜麗冰隨即對其提出質疑,要求黎智英詳細說明其所謂的官員需收取「保護費」的事實根據。黎智英以中國的貪污現象作為舉例,強調他所表達的只是現實。
審訊的過程中,法官李運騰也就黎智英的言論提出疑問,詢問黎智英是否預見到這些言論可能會引發社會對中港政府的憎恨。黎智英回應,他並不認為自己會引起這樣的情感,他只是在傳達真相。這種表現引發了對於他言論意圖的探討,調查他是否真的只是單純陳述事實,還是有意圖加深民眾的反感。
隨後,辯方展示了黎智英與秘書Julie的訊息紀錄,揭示了他對蘋果新聞平台的運作及管理的想法。在討論到黎智英的Twitter帳戶管理時,他承認時任助手李兆富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曾表達不再繼續管理帳戶的意願,並提到他在未找到適合人選的情況下,還是希望李兆富能在保密的情況下繼續負責該帳戶。此舉表示黎智英對於其社交媒體的重視程度。
黎智英在自辯中還提到了自己對外界政治動態的解讀,並在回應有關他與代表外國議會的IPAC創辦人裴倫德的交互時,試圖為自己辯護,強調他對於外部政治組織的敏感程度。雖然他否認曾經主動關注IPAC的存在,但法庭引述的先前訊息卻顯示他曾經回覆裴倫德一條提及英國針對香港實施制裁的消息,這讓他在法庭上面臨更多疑慮。
隨著案件的逐步深入,黎智英再次強調,他的言論並不是意圖煽動仇恨,而是希望能引發國際社會對香港的關注。在鮮明的政治立場背後,黎智英的立場和言論在法庭上引發的爭議,折射出香港目前面臨的複雜局勢和未來的未知。
由於涉案的各方關注及對社會影響的重視,黎智英的審訊將持續進行,未來如何演變,將成為社會各界密切注意的焦點。案件仍在進行,詳細情況將隨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