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審訊進入了第105日,案件內容涉及他與《蘋果日報》三間相關公司謀勾結外國勢力的罪名。這起案件在社會各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特別是在《香港國安法》施行後,黎智英的言論自由遭到質疑。今日,他再次出庭自辯,重申自己在法律邊緣的堅持。
在庭上,黎智英供述稱,儘管《香港國安法》已於2020年6月底生效,但他並未將其行為與違法聯繫起來。他回顧過去,表示自己認為應繼續接受各媒體的訪問,並強調:「我絕對知道我必須更加小心說話。」這種心態反映了他在法律新規條件下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被問及2020年7月1日的重大事件時,黎智英坦言已經忘記了具體細節,但他提及自己在7月2日於Twitter上發布的《蘋果日報》剪報,該報導涉及香港警方的行動及對媒體的打壓。對於這些行為,他毅然表示不認為自己違反了《香港國安法》。此話引起了辯方的注意,他們認為黎智英此舉顯示出他在法律底線邊緣的界限模糊。
辯方展示的證據中,包括法律學者張達明在2020年7月1日的Facebook帖文,其中提到《香港國安法》的規定驚人地模糊,提醒人們應小心行事。莫名其妙的是,即使黎智英當時讀過此文,但仍持續他自己的看法和行為。此外,黎智英的助手Mark Simon承認在國安法實施後,依然依照黎的指示安排接受訪問。
黎智英與助手的溝通頻繁,從中可以看出他迫切想利用媒體發聲的心情。案中還提到他向曾任《蘋果日報》專欄作家的李兆富傳遞信息,種種跡象表明他對媒體的關注以及希望繼續表達看法的強烈願望,這在他向李兆富轉發有關報導時再次展現無疑。
黎智英對時局的理解也顯示出他對於自身和香港未來走向的擔憂。在被問及他與美方高官會晤的次數時,黎智英表示這讓他曾害怕被內地 authorities 捉回監禁,反映出他面對的兩難處境。
法庭中播放的先前影片中,黎智英感慨《香港國安法》帶來的恐懼,並認為市民的生活習慣因此發生了變化。這一連串的回憶和描述,讓人看到在法律陰影下的香港社會,市民的信任感和自由表達的環境受到了挑戰。
在面對檢方的質詢時,儘管被問及是否有意煽動不滿情緒,黎智英堅決否認,並強調當時自己並未預見到違法行為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他認為,言論的界限是模糊的,且自己在撰寫過程中已經格外謹慎,以避免觸法。
此案在社會輿論中激起千層浪,關於言論自由與法律界限的討論仍然持續。然而,黎智英及其支持者依然堅持要在此法律框架下表達自己的信念與看法。未來的審訊中,案件又將朝著什麼方向發展,仍是出人意料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