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農自然護理署近日公布了「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的結果,並透露香港珊瑚今年夏季再次出現白化現象,此情況在多個地點比去年夏季更為普遍。這是自2022年以來,本港再度面臨珊瑚白化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一現象,政府已經展開了積極的研究,並在八月份召集多位本地的珊瑚及海洋科學專家,共同探討如何保護本地珊瑚,以及識別與珊瑚白化現象相關的環境因素。此外,還計畫針對緩解本地珊瑚白化影響的研究項目,這些努力將為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雖然香港的珊瑚受到白化影響,漁護署仍強調,珊瑚的健康狀況大致良好,並維持著高水平的物種多樣性。隨著氣溫的下降,大部分受到白化影響的珊瑚已開始恢復生機,顯示出自然的生命力與適應能力。
本次普查從6月開始,為期五個月,涵蓋了香港各主要的珊瑚生態區,包括東平洲和果洲群島等擁有豐富海洋生態的地區。這33個普查地點中,有9個位於海岸公園,比如海下灣海岸公園和印洲塘海岸公園。值得注意的是,11個普查地點的珊瑚覆蓋率超過50%,而海下灣珊瑚灘的覆蓋率達到75.1%,表明這些地點仍然擁有相當健康的珊瑚生態系統。
參加普查的義務潛水隊遵循國際標準進行珊瑚數據的蒐集,記錄各地點的珊瑚覆蓋率和健康狀況。珊瑚的健康狀況通過特定的珊瑚健康監察表進行測量,色素的濃度反映了珊瑚的健康水平。今年,平均的珊瑚健康指數為3.95,超過了一般的平均值3,顯示出香港珊瑚的整體健康狀況良好。
除了珊瑚覆蓋率,潛水員還專注於記錄20種預選的指標物種,包括蝴蝶魚、海膽和石斑等,從而提供一個更全面的海洋生態監測。此次普查發現所有指標物種都在,尤其是在西貢牛尾海及海下灣海岸公園錄得的石斑、眉魚數量十分可觀,顯示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在普查過程中,潛水員未發現任何破壞性捕 fishing行為,雖然在12個地點發現有丟棄的漁網,但其影響輕微。漁護署將計劃安排清理工作,以確保海洋生態的持續健康。
這次普查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香港海底世界的美麗與多樣性,亦警醒我們對自然環境的關注。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尤其是脆弱的珊瑚礁,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政府及各界的共同努力,將是保護香港這片美麗海洋的重要保障。我們期待著未來珊瑚的重生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