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電影《破.地獄》以其獨特的故事情節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在香港影壇引起了熱烈反響。自11月9日上映以來,這部由黃子華和許冠文主演的電影,票房已迅速突破1.3億元,並且榮登香港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的紀錄。隨著電影的熱潮,影片中所涉獵的「破地獄」儀式,讓大眾重新關注起這項源自中國民間的傳統風俗。
香港的「破地獄」儀式實際上是由殯儀館首次引入的,自1961年12月15日以來,成為香港獨特的喪葬儀式之一。這個儀式的起源與當時轟動社會的「三狼案」有著密切的關聯。該事件的死者之一,黃應求,因背負著令人悲痛的命運,促使家人在他的喪禮上舉行了這個非同尋常的儀式。
「三狼案」的悲劇源自1959年。黃應求於那年被四名綁匪綁架,最終遭到殘忍殺害。這名富商的家庭背景不容小覷,他是知名的黃錫彬之子,與當時的社會名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黃應求的一生充滿傳奇,早年曾是在嶺南大學畢業,並在二次大戰期間擔任盟軍翻譯官。失去父親的黃興桂提到回憶父親的種種時,情感流露無遺:「我爸爸根本係一個君子嚟,講說話從來唔會恃勢凌人。」
綁匪們的狠毒行徑讓整個社會震驚,而黃應求的遇害直接引發了「破地獄」儀式的誕生。為了超渡他可憐亡魂,家人請來了九龍青松觀的道士,與居士們一同舉行這項盛大的儀式。儀式中,40名道士穿著紅色和黃色道袍,莊重地誦經和進行各種法事,以期能讓亡者得以安息。
在殯儀館裡,家屬們充滿悲傷的呼喊聲回蕩,氣氛讓人感到心碎。當天的儀式吸引了眾多的圍觀民眾,這幅景象讓社會重新聚焦於傳統習俗的價值和意義。除了法事的儀式,「破地獄」還是道教儀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道教信徒堅信這可以幫助亡靈解脫,獲得重生。
文化因素使得「破地獄」在今天依然受到重視,這種儀式被視為幫助亡者的靈魂超度和解脫的方式。伴隨著時代的變遷,「破地獄」的形式也逐漸演變,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底蘊,又融合了現代的創新表現。
而電影《破.地獄》的劇情同樣以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生與死的哲學探討為中心,描繪了黃子華所飾演的道生,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如何面對失業和生意失敗,進而重新接納生命的挑戰。影片不僅在娛樂上大放異彩,更在情感深度上引發了觀眾的共鳴,讓人思考人生的意義。
如今,隨著《破.地獄》電影的熱播,出現了一種文化復興的潮流,對於「破地獄」這一傳統風俗的研究與再現,也為香港的文化保護開辟了新的思路。電影將人們的視野引向了那些埋藏在歷史深處的故事和習俗,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生活與死亡的意義,這正是它最引人入勝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