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面臨近千億港元的財赤,關於政府部門開支和公務員的薪酬問題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在即將於2月26日公布的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長陳茂波強調將繼續以「節流」為主導策略,以應對日益嚴峻的財政挑戰。去年,他已提出多項開源節流措施,包括減少所有政策局及部門的經常開支1%。在此背景下,前行會成員湯家驊表示不支持公務員減薪的提議,並強調必須仔細考量該政策的長遠影響。
湯家驊指出,自香港回歸以來,政府的支出已增長近三倍,而同期的收入僅增長1.25倍。他認為,公務員作為政策的執行者,與普通市民一樣,都是在為生計打拼。如果涉及減薪,勢必會產生社會漣漪效應,甚至影響市民的消費能力,阻礙經濟的復甦。因此,他強調,這一做法與政府今年所強調的改善民生與促進社會和諧的目標不符。
此外,湯家驊還指出,香港財赤加劇的原因並非公務員的薪酬問題,而是由於政府減少了不少稅收,如取消了遺產稅、紅酒稅和下調股票印花稅等,這些措施導致收支差距不斷擴大。他提議,在新一財年中,政府應該加大削減政府部門開支的力度,甚至可考慮將其提升至3%。這一提案旨在不僅提升財政審慎和效率的施政理念,同時也希望能更有效地管理公共資源。
在此議題上,民建聯立法會會計界議員黃俊碩也表示贊同進一步壓縮政府開支的可行性,建議削減1至2%,這一措施可能為政府節省約76億至150億元的開支。他同時提出,對於公務員薪金應進行凍結檢討,並強調不應輕易採取減薪措施,因為這可能會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則提出,現階段政府的服務多由公務員或政府僱員提供,他認為許多勞工團體對勞工政策的熟悉程度不亞於政府人員,因此可考慮讓勞工團體試行提供部分政府服務,以減輕公務員的工作量和人手開支。
同時,中國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的莊太量建議政府檢討每年部門開支預算必須用完的制度,指出這一要求可能會使得公務員為了不浪費資源而無法自覺地削減開支。
最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亦呼籲政府檢討海外移民是否應繼續享有本地福利,認為應更合理地配置公共資源,確保能夠更有效地服務於本地市民。
在面對嚴峻的財赤挑戰時,政府如何平衡開支與收入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當前的迫切課題。各界的建議與呼聲,無疑將影響未來政策的制定,期待在接下來的預算案中能夠見到創新的財政管理措施,為香港的經濟回暖帶來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