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疫苗推出以來,社會大眾對其副作用的疑慮層出不窮,這些擔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民在接種時的猶豫不決。近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深圳及英國的研究團隊共同進行了一項重要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探討復必泰及科興兩款新冠疫苗是否會對社區腦小血管疾病(cSVD)造成增加的負擔。
該研究的範圍相當廣泛,自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研究團隊在社區隨機招募了415名年齡介於40至75歲之間、未曾感染新冠病毒且無神經系統疾病的市民,以便認真評估這些未感染者在接種新冠疫苗後的腦小血管疾病發展風險。這415名參與者中,有152人選擇接種科興疫苗,190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剩餘73人則未接種疫苗。此外,調查中發現,有192名參與者本身有高血壓病史,82名參與者患有糖尿病,而220名參與者則存在血脂異常的情況。
研究團隊針對這些接種者進行了腦部磁力共振掃描(MRI),並追蹤其接種前及接種後四個月的狀況。未接種組同樣接受了持續的腦部MRI檢查以進行對比。結果顯示,無論是接種哪款疫苗,均未與MRI顯示的腦血管疾病的生物標記進展存在顯著關聯。至於那些在感染新冠後接種的參與者,放射學上也沒有觀察到顯著的腦小血管疾病症狀,且他們均在無需住院的情況下康復,顯示出良好的總體健康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研究顯示,重症新冠患者的腦小血管疾病發生率相較於健康人更為顯著,且此情況通常在感染後的幾周內發生。有些臨床研究也提示,接種mRNA疫苗後,接種者可能會短暫出現內皮功能障礙,並增加血管發炎的風險,進而可能增加腦小血管疾病或中風的長期風險,因此,本次研究目的在於更深入地評估疫苗對腦小血管疾病的影響。
研究團隊強調,雖然本研究未顯示新冠疫苗與腦小血管疾病之間的直接關聯,但接種後的腦小血管病變風險仍需進一步探討。他們建議,未來的研究應著重於疫苗接種是否能減輕在接種後出現新冠感染時的腦血管損傷。
該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傳染病雜誌》,為當前針對新冠疫苗的科學討論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科學基礎,也有助於增進公眾對疫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