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近日正式公告,標誌著香港未來科技和創新產業的關鍵一環即將啟動。根據綱要,2030年將成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屆時香港園區的第一期基礎建設必須如期完成,這不僅是滿足園區內部運作的需求,更是實現與深圳科技園區協同效應的基礎。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接受《星島》新聞訪問時表示,面對緊迫的時間和對龐大投資的需求,政府絕不能單靠自身財政支持,亟需業界的合作與參與。
在孫東的介紹中,他提到政府計劃於明年進行市場意向調查(EOI),這項舉措的目的是了解市場對於相關土地開發的需求與回應,並在明年下半年逐步將土地推向市場。他強調,儘管有來自內地企業的參與潛力,但未來的合作發展商並不會單純優先考慮本地企業,項目的時間限制將成為招標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分為兩期,根據立法會財委會2021年的資料,第一期原計劃建設31幢樓宇,但目前僅有3幢在建或即將落成。雖然未來的總樓面面積將有所增長,孫東坦言,隨著基礎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仍然需要大量的額外投資,初步預估第一期其餘建設的總造價將達數百億元。因此,他強調,「不能完全靠政府」的資金支持,希望能喚起業界的參與熱情,推進包括酒店及其他商業設施的建設速度。
孫東指出,對於第二期的土地使用,他們目前已做好搬遷準備,預計將逐步清空相關土地,這涉及到第一期的5幢新大樓建設需要的5公頃地塊。未來一年,局方計畫保持快速的推進步伐,確保建設能夠如期進行。
同時,為了促進人員的流通,兩條跨境行人橋的建設亦在計畫之中。孫東說,預計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與深圳方面討論具體的建橋安排,包括橋樑的建設位置及通行配置等。他表示,這些橋樑將主要服務於人員通行,不會用作車輛通行,但可以攜帶手提行李。
在談到香港園區的管理規劃時,孫東指出,雖然最初設想採用封閉式管理,但為了提升國際化程度,開放式的管理模式將成為必然。他對於如何保障內地生物數據的安全性也表達了關注,強調需要採用「點對點」的數據傳輸方式,並將相關的法律約束納入協議中,從而保護這些敏感數據不被洩漏。
整體而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的發布,既是香港向世界展示其科技創新潛力的契機,更是展現了政府在推動經濟轉型的決心與行動。隨著時間的推進,香港園區將致力於建設成為一個集研發、產業化與人才培養於一體的高科技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