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未來藍圖已經敲定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未來藍圖已經敲定

分享: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近期正式公布,展現了對於未來發展的明確期待與願景。根據這份文件,到2030年將是香港園區發展的關鍵節點,屆時必須完成第一期的基礎建設,以促進與深圳園區之間的協同效應,實現兩地科技創新資源的共享與互補。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接受《星島》新聞社的專訪時,坦承當前時間緊迫。香港園區正在面臨數十幢高樓大廈的建設,這些建築涉及的投資金額高達數百億元,這一巨額資金並不可能僅由政府單方出資。因此,他對於與業界合作關於加速工程進度及提高建設效率寄予厚望,包括商業酒店等附屬設施的建設也在計畫之中。

孫東指出,未來相關項目將透過市場意向調查(EOI)進行,預計明年將開始針對市場需求進行調查,並於下半年逐步釋放土地進行開發。他在訪問中表示,是否優先考慮本地發展商的問題較為複雜,因為內地企業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亦願意進入市場。然而,考量到項目的時間限制,未來的招標將可能加入“時間”作為評估標準之一,以確保項目能夠如期落實。

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將分為兩期,根據2021年立法會財委會的文件,第一期計畫建設31幢大樓,但目前僅有3幢接近完工。雖然局方確認第一期的整體樓面面積比2021年時的計畫有所提升,但擬建的大樓總數保持不變。孫東表示,還有8幢建築正在動工,其中包括2座濕實驗室和1座人才公寓預定於今年底完成,其他硬體設施也在緊鑼密鼓地規劃中,以求儘快落成。

他強調,首8幢大樓的政府撥款已超過181億元,而未來整體預算仍須巨額資金支持,因此需要私營部門的參與。孫東希望,未來能吸引到不同類型的企業參與建設,包括先進製造中心、產學研基地、數據科學大樓,甚至是提供商業配套的餐飲和娛樂設施的酒店等。他表示,政府對於不同建築模式持開放態度,願意接受社會各界的參與,只要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高效能地完成河套園區的建設。

此外,他提到園區的入駐準則將考慮各種因素,包括產出效能、技術創新、業務持續性、投資潛力、人才培養和生態贡献等,必須在該區域內從事科研和創新活動。

隨著基礎設施的推進,部分用地目前仍另有他用,如應急醫院的設施已於今年初搬遷,以便清空土地進行新大樓的建設。孫東希望明年再次清空部分用地,開放給市場,並預期未來一兩年會加快步伐,而第二期的用地則需視情況而定。

至於兩條計劃中的跨境行人橋,孫東表示,將於今年底至明年初再與深圳方面進行具體討論,涉及橋樑的建設位置、人流量及相應的配套安排。他指出,這些橋樑主要將用於人員通行,並會涵蓋攜帶小型行李的便利。

最後,孫東謹慎地表示,考量到安全因素,最初規劃的封閉式管理將會調整為開放式。然而,只要能妥善處理內地生物數據及樣本的跨境運輸和管理,相關責任將由港深創新科技園有限公司承擔。孫東重申,對於任何潛在的違規行為,政府將堅決處理,確保嚴格遵守規定,以實現管理與開放之間的良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