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過去三年中連續錄得千億財赤,這一現象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尤其是對於政府官員及公務員是否應該減薪的提議。面對這樣的社會焦慮,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近日接受了《星島頭條》的專訪,針對這一議題表達了他的看法。他指出,僅僅透過減薪的方式來解決財赤問題並非一個實際有效的辦法,反而應該著眼於發展香港的經濟,創造更多的商機和財富。
梁君彥具體提出,政府官員及議員應該積極走出去,去中東、東南亞等地開拓經濟機會,實現經濟的增長。他表示,雖然千億的財赤看起來數字龐大,但如果能重振市民信心,土地出售和股市印花稅等收入都能顯著回暖。他提到,只需出售幾塊土地,便可輕鬆補足財赤,譬如中環新海濱的土地以508億元成交,而股市的表現若能復甦,政府也能從中獲得可觀的印花稅收入。
在談到港人銀行存款現狀時,梁君彥強調,香港市民的銀行存款相對充裕,顯示出他們的財力依然存在。但他同時指出,市民對未來的信心不足,這使得他們在消費上變得格外謹慎。他打趣道:「如果大家真的有信心的話,今晚就應該去消費,享受生活!」這句話一方面是對當前情況的自嘲,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激發大家的消費熱情,釋放存款。
面對政府要求各部門縮減開支1%的情況,梁君彥表示立法會會配合此種措施,並保證不會在開支上享有特權,他強調立法會秘書處對於經費使用的監控非常嚴格。即便面對財赤的挑戰,梁君彥仍然對香港的經濟未來持樂觀態度,認為只需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香港就能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專訪中,梁君彥回顧了他在議會混亂時期的經歷,指出中央政府在適當時機出手治理,使香港從亂局中逐步走向穩定。但他也不禁思考,香港究竟何時能從「由治及興」,達到經濟繁榮。他認為香港目前仍在面對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環境的挑戰,但今年經濟的增長仍保持在2%以上,遠超出許多其他國家和地區,這顯示出香港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總的來看,梁君彥的觀點體現出他對香港經濟的深刻理解及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他呼籲社會各界攜手努力,重建市民的消費信心,以實際行動推動香港的經濟復甦與增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平衡財赤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將是政府和立法會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