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萬變的娛樂圈中,許多明星因工作需要常常忍受憋尿和憋便的困擾。他們的故事不僅讓人感到同情,更引發關於身體健康的深刻反思。近期知名導演谷德昭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忍便的經歷,透過一個失敗的尋廁之旅,揭示了忍便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傷害,引起了網民和其他明星的熱烈共鳴。
谷德昭回憶起一個清晨,在屯門時代廣場開工,他在前往現場的途中感到腹部劇痛,汗水直流。在他到達商場時,急切地詢問工作人員廁所是否已開,得知男廁尚未開放,他頓時感到不安,心中不禁想,該如何解決即將到來的「危機」。面對一連串的失望,谷德昭不得不奔走於商場各層,最終無奈之下從三樓繞回去尋找解脫。這次的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忍便的痛苦,並懷著感恩之心分享了這段小插曲。
不少藝人也紛紛分享了他們的忍便經歷。拍電影無數的任達華表示,人生總有三急,而一旦遇到,應該立刻解決。他提到,在拍攝過程中,隨時要記住周遭廁所的位置,這對於工作中的應急處理尤為重要。
另一方面,TVB演員蘇韻姿在拍攝《白色強人II》時,因為長時間躺在冰冷的鐵床上,便意愈發明顯,她忍耐著拍攝的痛苦,將自己幻想成身處沙漠,直至拍攝結束才得以如願上廁所。而關智斌則透露自己曾在工作前服用腸胃藥,沒想到藥效突然湧現,徹底打亂了拍攝計畫,讓他不再敢輕易在工作前攝取任何腸胃藥物。
成為忍便典範的陳家樂也坦言,他自己近年來為了不打擾拍攝進度,逐漸養成了憋便的習慣。然而,這樣的忍耐終究給他的健康帶來了問題,曾經因忍便而導致腎石,最終不得不求醫。面對專家的建議,他亦呼籲大家應該多喝水,適時上廁所,切不可因為工作壓力而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
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吳昊則專門解釋了忍便可能造成的健康問題。他指出,忍便可能導致肛門受損、肛裂或痔瘡等病症,甚至會影響腸道的正常運作。長期來看,忍便會造成便意訊號混亂,引發便秘或腸易激綜合症,進一步加重心理壓力。
為解決這個普遍遭遇的問題,吳醫生建議,應通過鍛鍊大腸來達到自我調節的效果,可以養成每天固定的如廁時間,這樣能夠有效減少突如其來的便意。不妨在每天某一時間,例如洗澡前,嘗試坐在廁所上,無論能否如願都好,這樣能逐步培養出良好的排便習慣。
這些明星們的經歷和醫生的專業建議無疑讓我們明白,忍便不僅是一種尷尬的社交行為,更可能對健康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在這個追求工作的環境中,我們應該適時放下壓力,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給予自己必要的關懷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