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政府正式發布了《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此舉顯示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與推動環保交通的決心。政府計劃投入約6億元,主要用以資助業界購買電動巴士及的士。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會議中強調,當前全球都在朝向綠色經濟轉型,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必須抓住這個契機,推動電動車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謝展寰指出,儘管目前社會上對於政府在財政緊縮的情況下,是否適宜提供資助計劃持有質疑,但他闡述了資助計劃的重要性。一方面,電動巴士的價格普遍高於傳統巴士,通過政府的資助,可以減輕營運商的經濟負擔,避免將增長的成本轉嫁給乘客;另一方面,這樣的資助亦能促進電動車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擴展。他進一步表示,經過幾年的技術進步,現在電動雙層巴士的價格已經有所下降,未來預期可以與傳統交通工具相媲美。
在談及香港未來的發展時,謝展寰認為,進行綠色轉型不僅是保護環境的責任,也是展示香港作為經濟和技術區域的機遇。他提到,這不僅能為政府、企業和民眾帶來好處,還能進一步配合國家的電動車技術發展,形成示範效應,值得投資。此外,謝展寰提到,針對現今電動的士的換電技術,政府持開放態度,但目前尚未有實質建議實現方案,而傳統充電技術的迅速進展,也使得未來的換電與充電的時間差異可能不再明顯。
在這項計劃的實施過程中,謝展寰被問及是否會為電動的士提供電費補貼時表示不會,因為根據研究,即使舊款石油氣的士轉變成電動車後,其燃料成本已將下降約30%。他指出,政府亦計劃透過外判給營辦商建設充電樁,並在合約中要求對的士業界提供充電優惠,以進一步減低運營成本。
除了交通領域的綠色轉型,謝展寰還提及了政府在減廢回收方面的持續努力。他報告指出,本港的廢物棄置量已經穩步減少,其中去年塑膠廢物比前年減少了10%,整體廚餘減少了3.4%,而家居廚餘更減少了12.5%。這一切的成就,皆是因為社會對環保意識日益增強,民眾在外賣時越來越多選擇自帶餐具,成為一種新的風尚。
謝展寰表示,政府會持續推動建立綠色文化,以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方式,來改變消費習慣,進而實現更長期和穩定的減廢與回收計畫。他期待明年能夠再次降低廢物棄置量,並將全港的廚餘回收點的數量由現有的800個增至1600個,以便進一步加強廢物管理與環境保護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