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於近期強調,香港將積極與大灣區的姐妹城市合作,並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前往馬來西亞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進行訪問。她指出,這一行動旨在以香港為龍頭,利用大灣區的品牌優勢,爭取更多高素質人才,從而進一步促進香港及大灣區的經濟增長。
目前,香港人口約有750萬,面對著人口老齡化的挑戰,許多意見認為,增加人口規模是提高香港在國家城市排序中的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孫玉菡提到,根據去年11月發布的人力推算報告,預計香港的勞動力需求從2023年的335萬人將增長至2028年的375萬人。這一數字顯示出未來五年內本地對於人力的需求將持續上升,而各行各業都將面臨人力資源的短缺。
孫玉菡表示,人力資源是香港繁榮發展的關鍵因素,政府將通過持續培養和釋放本地人才,來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同時,在保障本地居民優先就業的前提下,她重申了吸納外來人才的重要性,這樣可以更好地支撐本地的經濟發展,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此外,孫玉菡談及自現屆政府於2022年底推出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措施以來,已經收到了超過43萬宗的人才入境申請,其中27萬宗獲批,這一成果被形容為對疫情期間本地勞動力下降的有效回應。明年政府計劃繼續實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招才引智方案,力圖吸引高質素人才在港落地生根,為香港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在提及立法會議員對人口政策的關切時,孫玉菡表示,政府早在2015年已經開始針對人口政策進行全面考量,並將該政策納入各個相關部門的常規工作中。她提到,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任主席的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將負責整合資源,全面檢視宏觀的勞動力政策及措施,以便在面對人口結構轉變的當下,掌握未來發展的脈絡。
總的來看,香港在當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意識到提高人口的質量與數量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孫玉菡的承諾及政府的行動計劃,展示了香港在招募和培養人才方面的積極努力,並期待未來能在大灣區及東南亞地區找到更多合適的人力資源,以加速香港的經濟復甦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