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推廣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促進香港社區關愛與支援

推廣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促進香港社區關愛與支援

分享:

近年來,香港社會對精神健康問題的關注日益提升,引發了各界對這一議題的深入探討與倡議。針對此問題,香港心理衛生會最近提出了一項重要建議,計劃將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推廣至全港的關愛隊,期望藉此提升社區對精神健康問題的識別和介入能力。

自2022年起,政府成立了18區的關愛隊,旨在擴展社區網絡,探訪並支援有需要的人士。香港心理衛生會早前為這些隊員提供了專門的「精神健康急救課程」,這些課程包括了有效的溝通技巧和應對策略,旨在提高關愛隊成員對精神健康問題的了解與介入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務社區。

為了評估課程的成效,香港心理衛生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於2023年4月至6月期間對127名關愛隊成員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參與課程的關愛隊成員在精神健康知識、對情緒病和精神病患者的接受程度,以及社區服務的應用方面均有顯著改善。他們在精神健康知識測試中的得分達到45.6分(滿分60分),這一成績表明他們對精神健康問題的理解水平已經達到了相對高的標準。

關愛隊成員鄭先生表示,參加課程後,他對精神健康的認識顯著增強,特別是了解到大部分精神病患者並不具暴力傾向。他形容關愛隊的角色宛如社區中的「哨兵」,當他發現社區內有異常行為時,能夠及早展現關心,從而促進問題的早期發現和處理。

香港心理衛生會的副總幹事黃敏信強調,預防是促進精神健康工作的關鍵,並指出每投入1元於預防工作,可能獲得高達5元的回報。因此,他建議將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在全港的關愛隊進行普及,並推薦安排合適的隊員接受精神健康急救導師的專業培訓,以確保長期有效地支持成員的成長。

社會工作學者崔佳良教授也針對關愛隊的角色發表看法。她指出,雖然有些意見質疑關愛隊無法替代專業醫護,但她認為,實際上,關愛隊在社區中的滲透性和覆蓋範圍遠超醫療服務。崔教授指出,透過「金字塔式」的精神健康工作管理模式,關愛隊能夠提供最基本的識別和預防服務,這對社區的精神健康支持十分重要。因此,她強調關愛隊的成員需要接受正確的培訓,具備適當的知識與態度,以便有效應對社區的精神健康需求。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也表示,提升關愛隊成員的培訓,不僅能加強社區精神健康的識別與處理,也有助於促進與其他社區及地區的協作,建立更完善和有效的支援網絡,使得受精神健康問題困擾的人士能夠更願意尋求協助。

整體而言,隨著精神健康問題的壓力與日俱增,社會各界對此的反思與行動越發重要。推動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普及化,不僅能夠提升社區關愛隊成員的知識水平,更能為香港的精神健康建立更堅實的支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