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尖沙咀的彌敦道190號洋樓,作為一座屹立近90年的建築,近期因為外牆石製窗簷鬆脫而引發安全隱患。這棟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洋樓,不僅是當地文化的象徵,更承載了無數歲月的故事與歷史痕跡。屋宇署接獲警方的通知後,迅速展開處理行動,以確保公眾的安全不再受到威脅。
根據屋宇署的報告,事件發生在1月2日午夜,當時警方接到報案,指出彌敦道190號的外牆有物體鬆脫,可能對行人造成危險。屋宇署隨即派遣專業人員到場進行評估,發現二樓的窗簷的確有不穩定情況。為了防範潛在的危險,警方立即封鎖了周圍的行人路及部份行車線,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
屋宇署在評估後決定立即動手拆除這些鬆脫的窗簷。由於建築管理公司未能及時採取行動,屋宇署隨即安排政府承建商進行緊急拆除工作。工人利用吊臂起重機,迅速將危險的窗簷安全移除,工程完成後,警方隨即解封了被封鎖的道路,恢復行人和交通的正常通行。
這棟洋樓於1932至1933年之間建成,以其獨特的裝飾藝術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而享有盛譽,四層高的騎樓式建築風格在尖沙咀一帶十分罕見。就歷史而言,彌敦道190號洋樓曾是許多故事的見證者。抗戰期間,有地下抵抗組織在此進行情報收集,而曾經的業主在地面開設的「永青餐室」也吸引了無數英軍水手及日軍的光顧。
雖然有民間團體曾提出希望將該建築「升格」為一級歷史建築的申請,考量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及建築特色,但由於多次的翻新和內部空間重整,已經嚴重影響了其原有的特色和真實性。因此,古物諮詢委員會於2023年6月8日最終確認其為二級歷史建築。
屋宇署在處理此次事件的同時,也發出了呼籲,建議所有業主或物業管理公司應當重視樓宇的保養及維修工作,以確保公眾安全,讓歷史建築能夠在更安全的環境中繼續延續其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