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天文台擬建副樓 提升極端天氣預警能力

天文台擬建副樓 提升極端天氣預警能力

分享:

尖沙咀天文台總部正在計劃建設一座副樓,這項工程的預算約為6億3,750萬元,相關的計劃在今日(16日)召開的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上進行深入討論。實政圓桌的議員田北辰表達了對於天文台提升極端天氣預測和預警能力的期望。他提到,期望在副樓落成後,天文台能夠在颱風來襲時,提前一小時正式通知市民改掛九號風球,以及針對特定地區發布水浸警告。

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現象越來越頻繁,市民的安全需求越發重要。天文台長陳柏緯在會議中指出,未來將盡量提前發布颱風警告,並且會向特殊用戶提供改警報的概率信息,以便他們能夠及時做好應對準備。陳柏緯還提到,現時天文台已經實施「局部地區大雨提示」,並會持續努力探索分區看水浸風險的方式,以優化風險管理和應對措施。

回顧去年的10月,當時颱風「小犬」突然襲港,造成港鐵屯馬線的乘客在荃灣西站遭受滯留的情況。田北辰用「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來形容當時的混亂,顯示出他對於現有預警系統的不足以及對於改進的迫切需求。他強調,提前一小時宣佈改掛九號風球對於香港的機場運作至關重要,因為這項措施可以幫助機場及早調整運行,進而減少對乘客的影響。

此外,田北辰指出,天文台目前的暴雨警告主要是針對整體香港的氣象狀況,而不是針對不同地區的特定情況。他希望天文台能夠針對未來特別可能受到影響的區域發出明確的預警,這樣政府在大暴雨來臨時,能及時針對特定的地點進行清理工作,以減輕水浸的影響,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這些措施顯示了天文台在面對日益增長的極端天氣挑戰時,所做出的努力與規劃,田北辰及其他委員的建議將對提升天文台的預警效率及市民的安全保障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預期這項副樓的建設將為香港在極端天氣下的應對能力提供新的支撐,讓市民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能夠更加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