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大灣區的建設,護理及養老服務的發展成為熱門議題。政府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將於2025年啟動為期三年的大灣區養老計劃,這項計劃旨在補助選擇前往廣東省安老的香港長者入住指定的安老院,並擴展現有的「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然而,這項計劃引發了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中的激烈討論,尤其是在院舍管理和質量監管的問題上。
在近日的會議上,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對政府的監管機制表示質疑,認為在缺乏系統性的管理情況下,將香港長者送往內地安老院的做法近乎於「賣豬仔」。他強調如果安老院的質量參差不齊,長者的生活保障將受到威脅。他指出,香港本地的安老院偶爾會出現疏忽,而這一情況如果發生在內地,無法保證長者的權益得以維護,將對他們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對於狄志遠的擔憂,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表示其觀察是「片面」和「誤解」的。他回應稱,最近他對內地安老院的視察結果顯示,當地院舍的透明度非常高,且兩地之間的運作和管理體系仍需進一步磨合與合作。何啟明強調,特區政府並不完全取代內地的行政監管,但通過與內地院舍簽訂服務協議,將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持續的監管。
在會議中,此外有議員關注如何鼓勵更多內地院舍參與該計劃,並提及眾多來自潮汕地區的香港市民對該地院舍的質疑。何啟明回答表示,他們將考慮多種途徑吸納院舍參與這一計劃,如政府通過採購服務的方式合作,或由廣東省民政廳提供合適的建議,特別是針對目前參與計劃的院舍數量逐漸增長的情況。
目前,政府計劃為每位試驗計劃的受助長者提供每月港幣5,000元的資助。以較具自理能力的單身長者為例,他們每人每月的總資助額約為9,400元,其中包括來自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4,400元和此次試驗計劃的5,000元。這無疑將為長者在內地的生活提供一定保障,但如何確保這些資金能夠真正用於長者的安老服務上,仍然是其中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從去年開始,已有284名長者通過「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入住相關安老院,且計劃參與院舍的總數已增至11家。社會福利署亦表示,在最近的計劃擴張後,已接獲數十名香港長者的申請和查詢,顯示出此項計劃的受歡迎程度。
總之,大灣區養老計劃的推出在推動長者安老保障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政策監管和服務質量方面的雙重挑戰,未來如何在維護高品質的服務與保障資助效果之間取得平衡,是政府亟需克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