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法會完善選舉制度後即將進入最後一年,許多有意連任的議員們不敢放鬆警惕,在議會內外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來提升公眾形象。在90個議席中,選舉委員會界別佔據了40席,這一比例不僅意味著影響力的增加,同時也伴隨著不少爭議。近期,數名選委界議員的行為與表現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使政壇成為政圈內外熱議的焦點。
選委界的議員是從1500名選委中選出的,初衷是希望這些議員能夠從宏觀的角度進行思考,而不被既有利益所限制。然而,這也對議員本身的定位和能力提出了挑戰。部分議員因為在民生議題上勇於發聲而受到讚讚,另一些則透過追蹤特定議題提升媒體曝光度,然而,仍有許多議員的存在感顯得相對薄弱,令他們在政壇上的地位岌岌可危。有傳言指出,未來的選舉中,至少三分之一的現任議員因表現不佳或其他個人原因可能會喪失連任機會,其中選委界尤為明顯。
隨著選舉日的逼近,議會的各個動態逐漸成為政圈和公眾所熱議的話題。例如,最近選委界議員尚海龍便提出要求在大會上進行即時質詢,針對珠海市體育中心發生的駕車撞人事故詢問港府對於防範此類「黑天鵝事件」的具體措施,以提高市民的安全感。然而,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卻拒絕了這項請求,理由為質詢並非急迫至必須在此會議上進行,並非關乎公眾的重大事宜。
有意見認為,這一回應卻顯示出梁君彥對於急性質詢的僵硬態度。在他擔任主席以來,本屆立法會僅批准過一次急迫質詢的要求,且那次是針對第五波疫情的檢疫措施。相較之下,像是荷里活廣場的斬人事件,梁君彥則認為,特首在事件發生後已迅速提出改善措施,因此不需要特別詢問。此外,有議員持不同意見,指出儘管珠海的事故性質嚴重,但其影響範圍與香港並不直接相關,而且在事件發生後,內地當局也在全力進行善後工作,未必會積極回應香港的質詢。
尚海龍作為一名在前屆選舉中透過選委界補選上任的議員,自進入政壇以來,就以高曝光率而著稱。他的主要關注點集中在人才計劃和創新科技等議題上,但在政壇的行事風格也受到了一些議員的質疑。例如,他曾經在會議上穿著中東傳統服裝,並敲鑼以吸引注意,一些議員因此戲稱他的行為為「博眼球」,並對此表示不滿。面對批評,尚海龍則回應,認為大主席的裁決相對公允,未來會尋求其他管道來關注相關事件。至於針對個人風格的評價,他則表示將虛心接受批評,努力提升自己的表現,主張立法會應該是多元的,讓各種風格共存。
在近期的立法會上,有關於「制訂人工智能+策略」的議員議案中,選委界的六位議員提出的修正案在內涵上幾乎沒有太大差異,僅是在原有議案中增加了一些補充內容,這引發了對議會修正案過多的反思。這樣的現象源於一些議員希望能夠借此機會發言,即使所提修訂缺乏真知灼見也不在少數。一些資深議員對此表示不滿,認為若無實質貢獻,則無需提出修正,而這種趨勢在選舉臨近之際愈發明顯。
除了議案修正的問題,近期也出現了關於議員在會議上十分積極發言的現象,然而這些發言的質量卻有待提升。部分資深議員私下表達對個別新進議員在通訊群組裡分享參加活動的內容感到厭倦,認為日常的分享過於冗長,並未達到實質性的交流。
隨著明年即將開啟的新一屆立法會中,選委界將成為新的競爭熱土,各種政治勢力的角逐將會引發一番混戰局面。這場選舉亦如同一場緊張刺激的《魷魚遊戲》,各方勢力都在為未來的政壇計劃布署,展現出不可忽視的激烈競爭。眾多觀察者無不期待,這場選戰將如何在種種波詭雲譎的局勢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