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法會即將進入最後一年,議員們對於連任的渴望愈發強烈,無論是在會議內外都積極爭取提升表現,以爭取選民的支持。這一屆的立法會經過選舉制度的完善,令人矚目的選委界別擁有40個議席,成為議會中席次最多的界別。然而,這個界別的表現卻引發了諸多爭議,近來多位選委界議員的言行不斷成為政界熱話。
選委界議員由1500名選委所選出,初衷是希望這些議員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議題、解決問題,避免被既有利益所左右。然而,這種設定也對議員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驗他們的定位和能力。部分議員因敢於發聲,聚焦民生問題而受到讚賞,但也有議員跟進特定議題,借助媒體曝光來提升自身的知名度;而更多的議員則因其“面目模糊”的表現鮮有存在感。隨著換屆在即,政圈內流傳,至少三分之一的議員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而選委界尤為艱難。
隨著選舉的臨近,議員的每一舉動都受到關注。例如,選委界的尚海龍最近提出急切質詢,要求在大會上討論珠海市體育中心發生的駕車撞人事件,並詢問港府將如何防範類似的黑天鵝事件以提升市民的安全感。然而,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卻拒絕了這一請求,認為該質詢並非急迫,不具重大公共關係。這一決定引發了政圈人士的不同看法,有人指出尚海龍的要求更多是在“博眼球”,未必能夠真正代替他所代表的選民發聲。
選舉制度完善後,立法會對於急切質詢的處理上,梁君彥似乎持有嚴格的標準,這屆以來只有一次質詢獲得批准,這也是關於疫情期間檢疫中心管理措施的要求。至於珠海事件,雖然性質嚴重,但也有人認為此事件與香港並無直接關聯,政府並不需要在此時作出回應。尚海龍在回應中表示,他會尋求其他渠道關注該事件,同時也會虛心接受批評,努力提升自己的表現。
此外,近期立法會內發生的個別議題也引起了普遍的議論。例如,有六位來自選委界的議員提出了“大會制訂『人工智能+』策略”的修正案,但大多數的修訂只是些許調整,缺乏實質內容。這種情況引起了資深議員的批評,認為這不過是為了發言的機會,而缺乏真正的深度與見解。
隨著立法會換屆即將到來,選委界的競爭將變得愈發激烈,許多新進議員也在積極尋求曝光以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在這樣一場充滿挑戰的政治競爭中,他們需要更加努力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與願景,才能在新一屆的選舉中存活下去。正如新一輯《魷魚遊戲》即將上演一般,選舉的舞台變得錯綜複雜,誰能突圍而出,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將是未來幾個月的政治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