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走私毒品案件在香港國際機場引發社會關注。一名40歲的台灣男性髮型師胡萭寁,因涉嫌從法國巴黎偷運市值約480萬元的氯胺酮而被海關拘捕。根據報導,海關人員在對其寄艙行李進行例行檢查時,檢獲了約10公斤的懷疑氯胺酮,該批毒品被巧妙地偽裝成蛋白粉,以企圖躲避檢查。
案件發生在2024年12月5日,胡萭寁通過香港國際機場的入境大廳B行李檢查櫃檯S6時,因可疑的行李而引起了海關職員的注意。隨後,在深入檢查其行李後,海關人員發現了藏匿在其中的可疑物品。專家分析後判定這些物品為氯胺酮,一種被列為危險藥物的化學物質,常被不法分子用於非法販賣和吸食,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和影響。
胡萭寁於7日早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面臨一項危險藥物的販運罪指控。裁判官余俊翔應控方的申請,決定將案件押後至明年3月3日以待進一步化驗毒品的結果。胡萭寁在法庭上並未作出任何答辯,辯方也沒有為其申請保釋,因此他將繼續在懲教署內接受看管。
這一事件再一次提醒了社會對毒品問題的關注,無論在國際之間的走私還是地方的販賣,毒品所帶來的危害都不容小覷。香港海關表示將持續加強對毒品走私活動的打擊力度,確保公共安全和社會安寧。案件的進一步發展將受到廣泛關注,尤其是隨著法院的準備和化驗結果的公佈,讓人們期待法律的制裁能夠有效遏制類似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