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NBA聯盟中,入樽的精彩瞬間變得越來越稀少。隨著比賽戰術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球員傾向於選擇三分球而非靠近籃筐的入樽,這種現象引發了許多球迷和專家的擔憂。許多觀眾渴望目睹那令人屏息的入樽畫面,而現在的比賽卻充斥著大量投射三分的選擇。
在最近一場孟菲斯灰熊對密爾沃基公鹿的比賽中,灰熊的當家球星查莫蘭特(Ja Morant)引發了一陣討論。在一次快攻中,只有公鹿的防守大將布魯克·洛佩茨(Brook Lopez)緩慢地跟隨著他,很多人預測Morant將會選擇一個壯觀的入樽,然而他卻意外地選擇在三分線外急停跳投,結果射失了。這一行為引起了不少人的驚訝,因為Morant在本賽季至今尚未完成一次入樽,這名25歲的球員在八場比賽中僅僅嘗試了兩次入樽,卻全數失敗。
自從肩部手術後,Morant的入樽頻率顯著下降。他引以為傲的360度上籃雖然依然呈現出極高的美感,但與其說這是入樽,倒不如說是一種優雅的表現。此外,Morant的三分球命中率也不盡理想,但他仍然不斷嘗試從外線投擲。這種現象代表了當今籃球界日益增長的失望情緒,很多人質疑目前籃球比賽中由於數據分析的驅動,球員們選擇相對安全的三分投籃而忽視了入樽的精彩瞬間,這讓整個比賽的觀賞性受到了影響。
在本賽季的揭幕戰中,波士頓塞爾特人以創紀錄的61次三分球出手戰勝紐約尼克斯,讓籃球評論員尼克·懷特(Nick Wright)對現代籃球戰術表達了不滿。他在社交媒體上呼籲聯盟重新考慮規則,甚至建議將入樽的得分值提高至三分,以此激勵球員們展現更具觀賞性的比賽風格,並吸引日漸流失的觀眾。
在2024年總決賽中,塞爾特憑藉其革命性的三分戰術奪冠,其他球隊隨之紛紛效仿塞爾特人教練喬·馬祖拉(Joe Mazzulla)的戰術,三分球的出手頻率和數量創下了新的紀錄。本賽季,NBA場均三分球出手達到了37.4次,這是近五年來的最大增幅。理論上,這應該能帶來更多的入樽機會,因為更大的外圍空間將為突破創造機會,但實際上,入樽的頻率卻沒有明顯上升。
在這樣的背景下,近來被認為是最具爆發力的球員之一安東尼·愛德華茲(Anthony Edwards)也頻少入樽。他在比賽中獲得了一次精彩的隔扣,卻也僅僅是本賽季的第七次入樽,與此同時,他的三分投擲次數卻從如上賽季的每場6.7次增至11.3次,顯示著目前聯盟整體打法的一個顯著趨勢。
隨著年齡增長,35歲的德馬爾·德羅贊(DeMar DeRozan)本賽季同樣未完成入樽,這不僅體現出他的身體狀況,也反映了聯盟對於側翼球員的要求逐漸轉向三分球。更為引人注意的是,如猶他爵士隊的柯林·塞克斯頓(Collin Sexton)和喬登·克拉克森(Jordan Clarkson)組成的後場組合,本賽季至今竟然沒有完成過一次入樽,卻在上賽季合計達到36次。
數據顯示,如今後衛每場比賽平均僅入樽0.32次,比上賽季下降了8%。更重要的是,NBA當前面臨的傷病危機,鼓勵球員在比賽中進行更多的碰撞並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擁有深厚專業背景的鮑爾州立大學Nick Elam教授指出,這一現象的核心在於戰術過度數據化,導致中距離投籃逐漸被排除在比賽之外,形成了所謂的「投籃沙漠」。目前本賽季有24場比賽的中距離得分為零,而這一歷史數據在2010-11賽季前從未出現。這種單一化的策略無疑減少了比賽的多樣性。
對於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考,Nick Elam提出了幾個建議,包括取消底線三分球和拓寬球場等。他強調,NBA應該專注於恢復比賽的創意與多樣性,讓球迷能夠重新享受到入樽的盛宴,並呼籲球隊需要重新考慮戰術選擇,以促進多樣化的得分方式。
總結來看,無論是提升入樽的價值還是調整比賽戰術,NBA當前面臨的挑戰日益明顯,如何在數據與觀賞性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聯盟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