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破.地獄》由香港著名演員黃子華和許冠文領銜主演,自上月上映以來,便引起了觀眾的熱烈反響,票房在短短一個月內突破1.3億元,迅速奪得香港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的桂冠。這部影片的成功除了得益於演員強大的戲劇張力和出色的劇本外,還喚起了新一波對中國民間傳統風俗,包括破地獄儀式的關注。
破地獄儀式在香港首次於1961年出現在萬國殯儀館,往往與社會重大事件相互影響。嚴謹來說,破地獄的起源為道教法事,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圍繞目連救母的佛教故事。此一儀式最初是用來超渡那些死於非命、特別是年輕人意外身亡者的亡魂,可見其意義重大。
首場於香港殯儀館舉行的破地獄儀式,是為了超渡三狼案中的一位死者──黃應求。他的遭遇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黃應求是一位富商之子,在1959年被綁架並於淺水灣一帶的荒山活埋。黃應求的家庭背景尤為顯赫,作為知名「新聞教父」黃應士的胞兄,以及著名足球評述員黃興桂的父親,黃家聚焦了人們的目光。
黃應求的遭遇十分悲劇,家人在面對如此突如其來的死亡後,心如刀割,急切希望他的亡靈能夠得到安息。因此,他的家人特意請來了九龍青松觀的道士及居士,於1961年12月15日舉行了一次隆重的破地獄超渡儀式。儀式上道士們誦經、招魂,將一隻活雞置於墓穴前,並以此象徵將亡者的靈魂帶回陽間,在靈堂內更是懸掛了黃應求的遺照。
此次儀式的高潮,是由三十位道士組成的法會,通過豎立瓦筒和燈飾,來象徵九層地獄的打破。道士們的舞動與咒語交織,象徵著對亡靈的拯救,也引發了眾人的圍觀。在殯儀館的外圍,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聚集,共同見證了這樣一個獨特又神聖的時刻。
破地獄不僅是一個宗教儀式,它同時反映了香港社會的情感和對於生死的思考。隨著《破.地獄》的逐步熱門,許多觀眾對這個儀式背後的文化意義產生了極大興趣。如今的破地獄儀式,隨著時代變遷已出現了各種創新,從過去的傳統誦經到現代演出的多樣化使其逐漸受到年輕一代的青睞。
黃子華和許冠文在這部電影中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娛樂,更是對於人性的深刻思考。電影通過道生轉行接手殯儀事業的故事,展現了生與死之間的聯結,並讓觀眾思考如何在困難的情況下尋找生的希望。《破.地獄》的成功並非偶然,它的出現使人們重新思考亡靈的存在以及如何面對與處理失去的悲痛。
隨著低迷的市道及社會轉變,人們對死亡及殯儀文化的接受程度也逐漸提高。《破.地獄》無疑將這一議題推向新高峰,並且作為一部影片,讓觀眾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也為香港電影的未來開啟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