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投稿:18928809533【微信同號】
首頁 » 資訊 » NBA的「投籃沙漠」現象及其應對策略

NBA的「投籃沙漠」現象及其應對策略

分享:

在當今的NBA賽場上,入樽的場景似乎越來越稀少。近期,孟菲斯灰熊隊與密爾沃基公鹿隊的比賽中,灰熊的明星後衛查莫蘭特(Ja Morant)在快攻時面對緩慢後撤的對手布魯克·洛佩茲(Brook Lopez)時,讓人期待他能夠展現標誌性的灌籃,卻轉而選擇了在三分線外急停跳射的方式,最終未能命中。這一突如其來的選擇不僅令觀眾驚訝,也引發了對於目前NBA打法的進一步思考。

這位25歲的天才後衛本賽季至今尚未完成任何一次入樽。在八場比賽中,他僅僅嘗試了兩次入樽,並且均以失敗告終,其中還包括一次尷尬的失誤。自從肩部手術後,他的入樽數量顯著減少。雖然他的360度上籃依然展現著驚人的技巧與優雅,但這並不等同於他炙手可熱的入樽表現。

同時,查莫蘭特在三分球方面的命中率並不理想,卻仍不斷在三分弦外發起攻擊,讓他成了當前籃球界對新風潮日益不滿的代表。許多觀眾開始憂慮,數據驅動的現代籃球讓入樽數量急劇下降,從而影響了比賽的觀賞性。波士頓塞爾特人在賽季揭幕戰中以61次三分球出手的壓倒性表現戰勝紐約尼克斯後,籃球分析師Nick Wright率先表達了對於現代比賽風格的批評,並在社交媒體上倡議聯盟調整規則,鼓勵更多精彩瞬間的產生,以挽回流失的觀眾。

如此一來,究竟如何重拾比賽的精彩?若將入樽的分數價值調高,會不會激勵球員更積極朝籃框挑戰?事實上,這種關於入樽是否能夠拯救NBA的討論,反映的是當前比賽缺乏多樣性的核心問題。現今賽季,平均每隊每場比賽的三分出手次數達到37.4次,為近五年來的最高峰。在這樣的趨勢下,本應隨之增加的入樽機會卻未如預期般上升,甚至下降。反觀球員如安東尼·愛德華茲(Anthony Edwards)與德馬爾·德羅贊(DeMar DeRozan)的入樽情況,亦展示出明顯的減少,這種現象的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樣的行為模式?

許多隊伍為了提高進攻效率,選擇放棄中距離投籃,專注於開展三分攻勢。以猶他爵士隊為例,本賽季竟出現了多場比賽完全沒有中距離得分的情況,與此同時,進攻的多樣性也隨之減少。以數據為載體的單一戰術,似乎不僅造成了選擇的減少,也與球迷對於比賽的期待越來越遠。

專家Nick Elam認為,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籃球的戰術過於依賴數據導向,導致「投籃沙漠」的形成。在此背景下,他提議重新引入中距離投籃,甚至考慮簡化賽場的規則與布局。舉例來說,卓有成效的策略或許包括限制底線三分的投籃、不再一味追求三分出手的數量,或者是設立新的得分系統以刺激多樣的進攻方式。這些變化能否讓比賽重拾生機,並使球迷驚喜不已,有待聯盟與球隊的共同努力與探索。重拾比賽的豐富性,讓每位球員都有機會展現才華,無疑是籃球運動未來發展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