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急遽高齡化與對專業護理服務需求的增加,香港社會福利署(社署)開始對院舍員工的技能與資歷進行全面檢視,並在近期接納了一份顧問研究報告中的四項重要建議。報告建議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增設「護理保健師」這一專業職級,以助吸引新血、穩定人手,從而有效紓緩院舍面臨的人手緊張問題。
根據社署在2023年7月成立的「院舍康健服務人手檢討督導委員會」的調研工作,顧問報告指出,隨着人口老化,院舍需求專業護理服務的壓力正在不斷上升。該報告的核心思想是,呼籲社會福利界應該積極培養專屬的專業護理人才,為持續支持院舍業的穩定發展鋪路。
顧問團隊預測,到2029年底,香港的院舍業將會潛在需要約220名「護理保健師」。這一新職級的建立,不僅能夠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同時也能為在職保健員提供晉升的機會,從而進一步保留業內的優秀人才。
報告的首要建議是增設「護理保健師」職級,專責在老人院、殘疾人士院舍及其他安老或康復服務單位提供護理程序。報告中提到,社署將負責這一新職級在註冊、評估及投訴處理等方面的管理事務,確保護理保健師的專業能力和有效監管。為了成為「護理保健師」,現職註冊保健員需接受至少760小時的培訓課程,並且獲得資歷架構第4級的專業文憑。
第二項建議是調整現行的「護理員進階訓練證書課程」的培訓內容,強調實務操作的重點,減少非職業相關科目的學習時數,並增加實用知識的訓練,以提升護理員的實際能力。
第三,顧問建議修訂相關法規,在不改變法定人手要求的情況下,納入「護理保健師」的新職級,使院舍可以靈活聘用登記護士或「護理保健師」,以便滿足法定的護理人手要求。
最後,報告中還建議院舍經營者應當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提升員工的職業發展與晉升機會,積極應用資訊科技及樂齡科技,鼓勵院舍員工接受進一步的培訓等,以提高整體的護理質量與工作滿意度。
根據計畫,社署打算於2023年內啟動《安老院規例》和《殘疾院舍規例》的修訂準備工作,並展開對「護理保健師」培訓課程的業界諮詢。預計到2026年將這些修訂提交立法會進行審核,並計劃於2027年正式實施「護理保健師」的註冊制度,為蓬勃發展的護理行業奠定堅實基礎。藉此舉措,社署希望能夠改善院舍的運營狀況,並確保更廣泛的社會福利服務始終合乎專業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