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公營醫療系統頻繁發生的醫療事故問題時,楊永強教授接受了《星島》的專訪,對醫管局未來的安全管理與改革提出了深入的見解。作為曾任醫管局首任行政總裁及中大醫療體系和政策研究所的總監,楊教授對香港的醫療系統有著全面的觀察與見解。他指出,醫管局的管理結構相當龐大,擁有超過40間醫院及近10萬名員工,這樣的規模無疑給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楊永強強調,過去20多年來,醫療系統雖多次進行改革,卻往往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他建議,未來應建立一套定期檢討及持續改進的機制,而不是等到問題爆發後才進行反思。他提到:「醫管局必須强调‘整個團隊去做’,責任不能過於分散,只有當醫管局總部、醫院總監、主管及前線員工都能睡在同一條船上,才能建立起可信的合作關係。」
隨著社會需求和醫療環境的快速變化,香港的醫療系統也勢必面臨新的挑戰。楊教授指出,隨著人口老化及慢性病患者數量增加,過去的醫療模式已經不能再滿足當前的需求。他提到,協調不同專科及多種檢查、治療方式的挑戰,已與他當初作為前線醫生時的經驗有著天壤之別。
針對處理醫療事故的方法,楊永強將其比擬為分析飛機事故,強調必須深入剖析根本原因,並檢討操作或儀器上是否需做改進。他舉例指出,去年東區醫院發生的插錯鼻胃喉事件,突顯了醫療安全管理上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他認為,醫院內的影像檢查需時常延,這是管理層可以協調並簡化的地方,以減輕前線醫護的壓力。
此外,他坦承,目前的公營醫療系統主要的問題是醫護的工作量過大,這使得他們在面對繁重的業務時,無法保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饋贈,從而容易導致錯誤。楊永強強調,簡化行政程序、了解那些可以減少前線工作負擔的做法,應成為優先事項,而不是僅僅增聘人手。他建議,應深入分析“受診中醫生”的參與程度,某些專科服務應由專業醫生直接負責,以確保服務質量。
他指出,醫管局目前擁有優秀的風險通報和跟進制度,但市民對於事故頻繁發生的原因卻往往感到困惑。楊教授認為,部分事故的根源分析不夠深入,無法準確找出問題所在。他舉了例子,指出某些程序可能不適合由初級醫生判斷,應優化過程以降低風險,並探索新的儀器和技術,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他對於檢討報告中建議減少臨床指引表示贊同,認為過於複雜的程序可能會帶來反效果,並強調醫院內應建立一種不斷改進的文化,以配合不斷變化的社會挑戰。至於醫管局擬引入的獎懲制度,楊永強認為,並非每次出事就需要責任追究或人員更迭,重點應在於鼓勵醫療人員持續做好工作,以建立有效的『負責文化』。
總而言之,楊永強的見解充滿了對香港公營醫療系統的深刻思考,他的建議旨在透過團隊合作與責任感的強化,為未來的醫療管理帶來切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