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的正式啟用,香港的航空業展現出強勁的復甦潛力。最新發佈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進一步提出了增設直航航線的構想,旨在擴大航空中轉客市場,推動香港成為全球航空樞紐。根據這一藍圖,運輸及物流局正致力於加強與不同航空公司的合作,以拓展香港與潛力客源市場(如中東地區)之間的直航航線。
自從三跑道系統於去年11月底投入運營後,航空業界便似乎迎來了一次重整與轉型的機會。相關高官在啟用典禮上重申了香港在航空運輸方面的獨立性,根據《基本法》,香港能夠自主與其他國家及地區洽談航權填補市場空缺。目前,香港已與67個國家及地區簽訂航權協議,這為擴展航線奠定了基礎。
對於尚未開通的航線,學者指出,包括南美洲多國在內的潛在航點值得關注。事實上,南美地區如阿根廷、委內瑞拉和智利等國,至今尚未與香港簽署航權協議。儘管南美來港旅客數量逐年上升,例如2024年1至11月來自南美和中美的旅客人數約為14.7萬,這顯示出潛在的市場需求,但尚未有適合的直航航線以滿足這一需求。
而在中東方面,雖然香港與約旦、巴林和科威特等國家有航班,但依然需要經過其他國家的中轉。立法會議員陳仲尼指出,隨著商業活動在匈牙利等國的增長,香港有必要開設直航航線以吸引更多的商人與企業。這需要各方深入探討與評估。
針對當前的航空業挑戰,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的高級顧問羅祥國強調,航空公司應優先恢復疫情前已經運營的航線。他提到,當前國航的復航率僅達到疫情前的70%,許多航空公司在面對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不會急於開拓新航線。希望業界在未來1至2年內,慢慢回歸到疫情前的業務水平,並逐步恢復航點。
計畫中的復航與新增航線,不只有國泰等大型航空公司在計劃。香港快運也積極規劃,將於本月底開通仙台航線,致力於進一步拓展亞洲市場。另一方面,香港航空也陸續開通了直飛越南和老撾的多條航線,並計畫恢復至黃金海岸及溫哥華的航班,這些都是朝向重返國際市場的重要步驟。
業內專家建議,香港應利用三跑道的優勢,爭取更多廉價航空進駐,以便提供相較於當前市場更具競爭力的票價。報告顯示,廉航在歐美市場的占比約達30%至40%,而在亞洲某些地區則更超過50%。對於香港而言,開設多條短途和中短途的廉航航線,將為旅客提供更多的選擇,並吸引更多的轉機客源。
總結來說,香港的航空業正迎來新機遇。面對全球航空市場的變化,香港要加強與政策、業界的合作,既要復甦舊航線,也要著眼於未來新航線的開展,才能確保在國際航空競爭中不落伍。香港的航空業務是否能夠重振雄風,寄希望於各方共同協作、持續探索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