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發布之後,香港的未來發展再度受到關注。在2月26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到本年度的財政赤字將低於1000億港元,並強調政府將以節流為主,優先控制經常開支的增長。關於未來幾年的工務工程開支,平均每年預算約900億元,這一數額將刺激各部門根據優先次序進行項目規劃。在此背景下,交椅洲的人工島填海工程因財政壓力而更受瞩目,其進展的延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於7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政府在規劃資源分配上會考慮土地開發、住宅供應及重要基礎設施等項目的緊迫性,而美化環境及優化現有設施的工程則相對排在較後的位置。她指出,具體的項目排列順序將在每年度初向立法會報告並申請撥款,讓社會對政府的計劃有更清晰的了解。
當談及人工島填海項目是否會被延後或暫停時,甯漢豪表示,政府已向環保署提交環評報告並啟動環評程序,相關研究仍在持續中。因此,交椅洲填海工程的具體開工時間尚無法立即確定。她強調,決定何時開工將依賴於研究進度以及整體優先次序,而不應急於設立日期,她所強調的靈活性也符合當前經濟環境及財政狀況的需求。
此外,甯漢豪提到政府現在面臨的地價收入問題,明確表示政府不應單一依賴地價作為收入來源。地價會受到經濟環境的波動影響,因此未來的收入預測仍需等到本年度結束後才能做出更準確的評估。她提及未來的地產發展項目包括重推東涌第106B區的住宅地,預計可建745個單位,這些措施旨在多元化收入來源,並為房屋供應提供支持。
總體而言,甯漢豪的發言表明政府在財政壓力下將務實考量工程項目的優先次序,而交椅洲的人工島工程是否能如期進展,則需耐心等待後續研究的結果和經濟狀況的改善。對於市民而言,未來的土地開發和基建計劃,均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生活質素和社區環境,政府的每一步決策無疑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