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香港的「中央收膠先導計劃」將結束,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全民減碳大行動及巡禮」開幕禮上表示,計劃將與「綠在區區」計劃進行整合,以此提升資源運用及回收效率。他指出,這一決策源於兩個計劃之間的資源重疊,環保署認為透過統一的收廢膠安排,能更有效地使用公共資金,從而達到更好的環保效果。
根據謝展寰的數據,自2014年以來,香港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已取得顯著成就,人均碳排放量減少約三成,目前為4.4噸,相比美國僅為其四分之一,且是歐盟的六成,這一成績在全球範圍內實屬不俗。他強調,香港在推動電動交通方面的努力獲得成效,最新數據顯示,香港每十輛新增私家車中,便有六至七輛為電動車,顯示市民對綠色出行的積極態度。
在減廢方面,謝展寰提到,根據最新資料,香港的廢物產生量與2021年相比減少了6個百分點,而塑膠廢物的減少則達到約10%。這些數據雖然顯示了初步的成果,但他強調,仍需不斷努力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通過「走塑令」的實施,有高達80%的市民已經不再使用外賣餐具,這顯示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環保的重視。
針對中央收膠計劃的後續安排,謝展寰表示,政府將從「綠在區區」系統中重新整合廢膠的回收路徑,確保不會出現廢膠無人收的情況。他承諾,環保署將就新計劃提供詳細解說,以增加公眾的信任感與認同感。
在垃圾徵費方面,謝展寰透露,政府仍在積極推廣減廢和回收工作,他預期將於今年年中向立法會報告垃圾徵費的下一步計劃,進一步推動香港的環保進程。
整體而言,此次活動和政策的宣傳成功引發市民的廣泛關注,過去一年中,環運會所舉辦的各項活動均引起熱烈反响,如去年11月動員了3.5萬市民透過社交媒體分享日常減碳行動,並得到了近150家機構的支持參與,彰顯了香港市民及各界對減碳和環保的集體努力與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