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香港面對內外經濟挑戰,政府與民眾共同努力重建經濟,振興旅遊業,改善民生。然而,全球市場低迷、內地消費模式的轉變,對於本地經濟的影響超乎預期,導致結業潮在各行各業不斷擴大,市面雷聲大雨點小,反映出經濟復甦的艱難之處。
根據數據顯示,2024年本港的經濟情勢並不容樂觀。儘管港股結束了長達四年的跌勢,新股IPO的集資額達到830億港元,但房地產市場的持續沉寂卻成為另一個隱憂。在今年的前11個月中,樓價總體累計下跌了6.55%。政府截至10月份的賣地收入只有37億元,財政儲備降至約6300億元,預計本年度的財赤將擴大至1000億元,這些數字無不昭示著本港經濟正遭遇重創。
更令零售業雪上加霜的是,內地客不再留宿、購物意願降低,加上許多港人選擇北上消費,這使得零售業的總銷貨價在前十個月按年下降了7.1%。隨著這種現象的持續,各種店舖紛紛面臨結業的困境,經濟寒冬的情況愈演愈烈。
為了振興經濟,政府上個月與85家企業簽署了北都投資的意向書,希望藉此分擔政策壓力。此外,官方計劃每年削減1%的開支,並計劃發行千億港元的債務,以期早日達到收支平衡。然而,分析人士指出,明年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香港也可能受到地緣政治的衝擊,人民幣可能再次貶值,這些都將對香港經濟造成挑戰。
面對經濟復甦的困難,業界人士呼籲政府應該積極探索新貿易模式,同時推動現有產業的升級與轉型,提高經濟的韌性與競爭力。
從盛事方面看,香港在2024年將迎來多項大型活動以促進旅遊和經濟。自今年以來,香港政府已舉辦超過200場盛事,有些活動如多啦A夢巡迴特展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觀眾。然而,與此同時,卻也出現了一些不理想的情況,特別是部分盛事的安排出現混亂,影響了香港的國際形象。因此,專家建議應針對盛事的品質進行重新檢討,專注於「超級盛事」,強調質量而非數量,以保證盛事與香港城市品牌的一致性,提升其影響力。
此外,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是經濟復甦的重要環節。經歷了2019年的社會動盪後,香港正逐步由治及興。特區政府近期的指派新官員一方面表達了提升施政效率的決心,另一方面也期望透過更有力的政策推動經濟增長。
在青少年層面,香港的自殺率達到十年新高,反映出青少年情緒健康和心理問題的嚴峻挑戰。港府正在努力將新興毒品列為管制品,並呼籲全社會共同關心青少年的情緒健康問題。此外,在社會福祉方面,公屋供應的不足也成為了一個突出問題,政府計劃透過立法來改善劏房的問題,但基層住屋的需求仍急迫,亟需更多的措施來回應社會需求。
面對這些挑戰,香港必須加緊步伐,攜手已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與機遇。希望在新的一年裡,通過創新思維和有效的合作,讓香港經濟能夠重現生機,邁向更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