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目前正在對公營醫療服務的收費進行全面檢討。局長盧寵茂於近日的電台節目中透露,政府的抱負是希望將這個醫療安全網編織得「更寬、更厚、更密」,並指明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僅是增加收費,未來還可能根據具體數據進行減免,特別針對急症室的危急病人。
根據盧寵茂的說法,過去政府在醫療資源的配置上存在不當之處,形成一種倒金字塔的資源配置結構,其中88%的資源流向大型醫院,而僅有12%用於基層醫療的發展。這種安排讓輕症病人相對更傾向於前往醫院就診,導致醫療服務面臨越來越大的負擔,影響到高階醫療服務的質素,如手術和專科診治等。
在醫療體系的重整過程中,政府正在推動一個以基層醫療為主的新政策。盧寵茂強調基層醫療的理念,包括疾病預防、健康促進、慢性病管理以及疫苗接種等,並且期望能確保每位市民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來進行更為系統的健康管理。此外,據他介紹,衛生署的職責包括藥物監管、傳染病防控等,而醫管局則專注於提供複雜且高階的醫療服務,這樣的層次劃分能夠提升整體醫療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在急症服務方面,盧寵茂指出,特別是急症室的第1類和第2類病人,無論從倫理和社會責任的角度,這都是政府應負的責任。未來在收費政策上,政府將考慮減免措施,以幫助更多的弱勢群體,包括領取綜援的市民和因病致貧的中產階級。他表示,這項檢討並非僅基於通脹的考量,詳細的數據分析將成為決策的依據。
此外,盧寵茂也提到,政府正在研究合併港島的東、西醫院聯網,以便更好地應對日益變化的人口結構。他解釋道,這樣可以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讓市民在醫療服務中獲得更全面的照顧,並避免出現醫院資源不平衡的問題。這一合併不僅不會導致醫院消失,相反,部分醫院將會根據其自身的專長進行服務調整和擴展,以便更好地滿足市民的需求。
盧寵茂最後提到,針對慢性病的治理計畫在推出不足一年的時間內,已經有約9萬名市民參與,且近四成參與者被篩查出有糖尿病或高血壓。這顯示出市場對於健康管理的需求逐漸增強,尤其希望能鼓勵更多男性加入健康篩查行列。政府將繼續努力,讓公營醫療服務更加以人為本,真正為市民的健康福祉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