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NBA賽場上,入樽如同一個逐漸消失的藝術,這種令人心跳加速的瞬間似乎在現代籃球中越來越少。近日,在孟菲斯灰熊對抗密爾沃基公鹿的賽事中,灰熊的明星後衛查莫蘭特(Ja Morant)在一次快攻中面對防守者Brook Lopez,本以為會看到他驚心動魄的灌籃,卻意外地看到他急停在三分線外投籃,結果卻失手了。這一幕不僅令觀眾錯愕,更引發了對於現代籃球風格的深思。
查莫蘭特本賽季至今竟然還沒有成功入樽,八場比賽中僅試圖過兩次,其中一次滑稽的失誤更讓人堪憂。這名25歲的籃球天才,自肩部手術後,其入樽的表現明顯下滑。他那標誌性的360度上籃,雖然依然優雅,但卻無法帶來進攻的得分。反觀他的三分球命中率不高,卻依然頻繁出手,這樣的情況使他成為當前籃球界對於現代比賽風格不滿的象徵。專家們指出,隨著數據驅動下的戰術演變,球員在球場上愈發傾向於投三分球,而美妙的入樽動作則變得稀疏。
在賽季開幕戰中,波士頓塞爾特人以歷史性的61次三分球出手擊敗紐約尼克斯,引發了籃球評論員Nick Wright對當前比賽方式的強烈不滿。他在社交媒體上呼籲聯盟重新規範比賽,建議入樽的得分值可增至三分,以驅動球員創造出更多令人屏息的灌籃時刻。Wright強調,曾經在籃框下飛躍防守者的瞬間,是比賽中最具觀賞性的根源,這種精彩時刻目前卻因為過度強調三分球而正在逐漸消失。
隨著過去幾季中三分球出手次數不斷增加,本賽季NBA的球隊平均每場出手數達到37.4次,振奮了聯盟此前的紀錄。儘管這使得外圍進攻空間更加寬廣,卻沒有相應促進入樽次數的增長。一方面,球隊的戰術選擇愈加單一,以追求數據上的效益相較於入樽的隨意驟減。根據數據,如今後衛的入樽率每場僅為0.32次,較之前下降8%之多。
即便是現役灌籃天才Anthony Edwards,也面臨著入樽頻率的劇減。他在最近一場比賽中隔扣沙邦尼斯的驚險畫面,僅是他本賽季第七次入樽,與此相對應的是,他的三分出手數卻從上賽季的6.7次猛增至11.3次,顯示出進攻風格的明顯轉變。
隨著時間推移,許多觀察者對此現象表示擔憂。他們認為,過於依賴三分的戰術正在使比賽失去多樣性和趣味,尤其是與中距離投籃相關的進攻選擇越來越少,這被美國的NBA專家Nick Elam形容為「投籃沙漠」現象。如今的比賽中,甚至出現了整場比賽未能從中距離得分的情況,讓人感到奇怪的同時,也懷念昔日的多樣性。
在這種場景下,有很多的聲音呼籲修正比賽的方式。Elam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拓寬球場和重新考慮得分系統,以此來重新平衡比賽,為球迷帶來更多的驚喜與精彩瞬間。也許,這是NBA未來發展所需走出的新路徑。
在未來的比賽中,觀眾不僅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入樽瞬間,更期待一種富有多樣性和創意的比賽風格,讓籃球再次充滿驚喜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