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法會經過全面的選舉制度改革後,已步入任期的最後一年,對於有意爭取連任的議員們來說,時間不容許他們有所懈怠。他們積極在議會內外提高自己的能見度,爭取選民的支持。在90個議席中,重生的選舉委員會界別更是佔據了多達40席,然而,這一界別的議員經常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近來幾位選委界議員的表現更成為政壇各界茶餘飯後的話題,尤其是在選舉將近的情況下,更加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根據規定,選委界議員乃由1500名選委所選出,其初衷是希望它們能夠從更宏觀的視角出發,解決問題時不被個人利益所左右。然而,這也無形中加大了對每位議員的考驗,要求他們平衡各種利益關係。部分議員以其在民生議題上敢言的作風而引人注目,有些則以跟進某些特定話題而增加媒體的曝光率,但也有不少議員存在感低,表現平淡。業界普遍傳聞,到了下一屆選舉,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現任議員因表現不理想或其他個人原因將無法連任,選委界的議員則被認為是受災最重的群體之一。
最近,隨著選舉日益臨近,選委界的議員行動舉止也引起了政治圈的熱議。例如,議員尚海龍日前在立法會大會上要求針對珠海市體育中心發生的駕車撞人事故提出急切質詢,詢問香港政府將如何防範類似的「黑天鵝事件」,提升市民的安全感。然而,立會主席梁君彥卻以「並非急需」的理由駁回了他的要求,認為這一質詢不具緊迫性,且與公眾利益的關聯性也不夠重大。這番裁定引起了其他議員的關注和討論,甚至有人指責尚海龍為了博取眼球而使出的「花招」。
自從尚海龍兩年前在選委界補選進入立法會以來,他的行事風格便常常成為焦點。他提倡的人才計劃和科技創新等議題也同樣備受關注。他曾經在不同的場合穿著中東服裝參加會議,甚至在會議廳內敲鑼,這些行為使他受到一些議員的批評,認為他的人設太過於追求表面的吸引,並未真正觸及社會深層之處。後來,尚海龍表示尊重各方對於其個人風格的意見,並會努力加強自身的改進,以便更好地服務於立法會這一多元的平台。
在立法會內,也有部分事件引發了各位議員的關注。例如,近期大會針對制訂「人工智能+」策略的議員提案中,六位選委界的議員提出了修正案,但結果幾乎所有變動都僅是微不足道的增補。這讓部分資深議員感到不解,認為這種情況不僅浪費了時間,還降低了議會的運作效率。資深議員指出,雖然修訂發言可以確保發言的機會,但若無實質性的見解,提出修正案的行為可有可無。
隨著換屆日益臨近,立法會的未來將越演越烈,選委界的混戰格局也已然浮現。新一屆的選舉仿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各方勢力都在精心謀劃著自己的戰略,政治舞台上即將上演一場全新的「魷魚遊戲」。這不僅是一次對選委界的洗牌,也是對所有政治參與者的一次考驗,無疑將對香港的政治未來造成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