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七號日,啟德體育園內的全新體藝館舉行了一場注目的籃球測試賽,為本地運動場館的發展增添了一抹亮色。此次賽事由兩場精彩的比賽組成,首先進行的是由港九區D1冠軍英華書院挑戰聖若瑟書院,隨後全運會U22港隊與香港城市大學的對決也引起了不少關注。
觀眾們對於場地的環境給予了不同的意見,尤其是場館的燈光問題引發了熱烈討論。不少球員反映,強烈的射燈影響了他們在比賽中的發揮,表示「掁眼」的情況導致在某些角度射門時難以精準瞄準籃框。然而,場邊的緩衝區相對較寬敞,確實降低了球員受傷的風險。觀眾同樣提出看台與球場的距離過遠的觀感,部分人甚至認為修頓室內場館所提供的臨場氛圍更加生動與貼近。
啟德體藝館作為啟德體育園的核心設施之一,其配置頗具規模,設有可以舉辦籃球、排球及羽毛球賽事的兩個場館:競技場及副場館「習藝坊」。競技場的設計最多可容納10,000人,並採用三面台的結構,這使得場地的空間感也愈加提升。根據場館總監(策略發展)鄧竟成所言,約80%的座位都是可移動設計,為舉辦更具靈活性的活動提供了便利。但由於場地範圍較大,尤其是當觀眾坐在兩側角落時,與球場的距離確實令人感受到了一定的疏離。
儘管預計今日會有約2,000名觀眾入場,最終實際人數卻超過了2,400人。觀眾邱先生表示,從啟德站步行到體藝館的整體過程相當流暢,但同時也對第一排座位距離球場過遠表達了不滿。黎先生也有相似的看法,認為這樣的距離使觀賽的體驗不夠直觀,缺乏了與球賽緊密接觸的感覺。
在尾場的比賽中,U22全運港隊對陣城大,場上不乏多位優秀的年輕選手,在比賽中展現出色的技術。盡管U22港隊在上半場稍顯不穩,最終他們依靠較佳的團隊合作和個人發揮,以88比75獲得勝利,顯示出絕佳的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鍾志榮是一名在球場上表現亮眼的後衛,他對體藝館的首場比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在這樣的大場地比賽中,相較於其他場地的緩衝區更為寬闊,讓他能在場上自由施展,不必太擔心意外發生,但同時他也意識到需要適應場地的特殊環境與燈光條件。
新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到場觀賽,並在比賽中間留影紀念,儘管逗留時間不長,但這樣的參與可見於當前體育政策的重視。而體育專員蔡健斌則表示,對於場館的運作感到滿意,並承諾會根據觀眾及參賽者的回饋進行改進,尤其是針對燈光及空間距離的調整。
啟德體藝館的測試賽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起始,而接下來的發展路線與調整方向,都期待能夠在更多的活動中展現出場館的潛力與魅力。此次比賽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運動賽事在本地的推廣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為未來的規劃與發展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