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投稿:18928809533【微信同號】
首頁 » 資訊 » 港大前副教授張祺忠涉嫌殺妻案重審,司法公正再受檢視

港大前副教授張祺忠涉嫌殺妻案重審,司法公正再受檢視

分享: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前副教授張祺忠,因涉嫌於2018年8月17日在校內宿舍偉倫堂殺害妻子陳慧文,經過長時間的法律程序,近日終於迎來了新的轉機。香港上訴庭裁定張祺忠的上訴得直,撤銷原審的謀殺罪名,並將案件發還重審。上訴庭今次頒下的判詞,揭示了原審法官在引導陪審團時所犯的重大失誤,以及該失誤對審訊公正性的影響。

案件最初的審理中,陪審團對張祺忠的謀殺指控做出了大比數的裁定。然而,在隨後的上訴中,辯方強調了原審法官的引導存在明顯的偏頗,特別是在心理專家的證供被排除在減責辯護的考慮範圍內。辯方當時傳召了臨床心理學家鄭健榮作為專家證人,他的證言指出在極大壓力下,人的情緒確實會顯著影響理性判斷,但原審法官卻明確指示陪審團僅需考慮兩名精神科醫生的意見,而忽略了心理學家的看法。

上訴庭法官薛偉成在發表的判詞中闡明了這一裁決的背景。他指出,在涉及精神失常減責辯護的議題時,評估被告精神狀態的「重大受損」問題,原審法官的引導並不正確。他強調,雖然無法通過確凿的科學測試來界定精神受損的程度,但「重大」這一詞彙本身是可以通過陪審團的個人經驗來理解和應用的。因此,陪審團應當能夠考慮所有提供的證據,而不僅僅限於原審法官所指的那些。

值得注意的是,張祺忠與妻子之間原本有著一定的財政糾紛,這也成為控方挑戰辯方減責辯護的一個基礎。然而,上訴庭認為,儘管辯方提交的醫學報告提供了可信的減責依據,但原審法官排除了心理專家的證供,使得整個審訊過程受到了不公正的影響。判詞中還強調,精神科專家的意見是必不可少的,而心理方面的證據也應與精神方面的證據共同考量。

最終,法官裁定張祺忠的上訴得直,並命令案件發還重審,這不僅是對張祺忠個人權利的保護,也是對司法公正的一次強調。案件的再次審理將在新的陪審團和司法環境下進行,這無疑將引起社會各界持續的關注與討論。此案的發展展示了香港法律體系對案件審理公正性的堅持,也使案件的背後人性與法律的掙扎,成為值得深思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