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投稿:18928809533【微信同號】
首頁 » 資訊 » 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顯示水域生態健康指標提升,白化情況仍待關注

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顯示水域生態健康指標提升,白化情況仍待關注

分享:

漁農自然護理署於今日(8日)正式公布「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的結果,報告指出,本港珊瑚在今年夏季再次面臨白化的情況,且白化現象的發生地點較去年有所增加。這是自2022年以來,本港再次觀察到珊瑚白化的現象。為應對這一環境挑戰,漁護署積極展開研究,邀請多位本地珊瑚與海洋生物專家於8月共同探討保護本地珊瑚的方法,並針對研究和保護工作的未來方向展開深入交流。

普查工作已於6月展開,為期五個月的普查涵蓋了本港多個水域的重要生態地區。這些地點包括位於本港東部的珊瑚聚集區,從北面的東平洲延伸至南部的果洲群島。整體來看,33個普查地點中有9個位於海岸公園,包括海下灣海岸公園、印洲塘海岸公園及東平洲海岸公園等重要保護區域。

此次普查的結果顯示,其中11個普查地點的珊瑚覆蓋率超過50%,而最高珊瑚覆蓋率錄得於海下灣珊瑚灘,達到75.1%。參與普查的志願潛水隊依據國際標準獲取數據,並運用特定的珊瑚健康監察指標量度其色素濃度,以評估珊瑚的健康狀況。結果顯示,珊瑚的健康指數的平均值高達3.95,顯著高於一般指標的3,顯示出本港珊瑚整體健康狀況仍然穩定。

不僅如此,徵集的數據中還包括特定指標物種的記錄,這些預先選定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在各普查地點的出現情況也反映了當地生態環境的多樣性與健康。其中,眉魚、蝴蝶魚、石斑魚、海參及海膽等常見物種均被記錄到,並且在如西貢牛尾海及東面水域發現了豐富的魚類群聚,展現出這些地區良好的生態系統。

雖然普查地點普遍未發現大規模的破壞性捕魚作業,但在12個地點中找到了棄置漁網的痕跡,對環境的影響較輕,漁護署已計劃進行清理工作。這顯示當前的環保措施仍需進一步加強,以保護當地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

總體而言,「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的結果不僅揭示出本港珊瑚面對的挑戰,更彰顯了海洋生態的韌性。雖然珊瑚白化現象不容忽視,但大部分的珊瑚已在近月的海水溫度下降後開始恢復健康,這為我們提供了希望。未來,漁護署將繼續努力,研究和制訂適合的應對策略,以促進本地珊瑚的保護與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