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投稿:18928809533【微信同號】
首頁 » 資訊 » 港深創科園首期發展升級:樓宇高度和密度激起環保疑慮

港深創科園首期發展升級:樓宇高度和密度激起環保疑慮

分享:

近年來,香港政府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並在近期公布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根據該綱要,港深創科園的第一期發展規模已經比原計劃顯著增加,其中樓面面積從原定的54萬平方米擴大至100萬平方米,樓宇的高度也大幅提升,由原訂的「不高於10層」增加至最高可達40層。這一改動引發了環保團體的高度關注,擔憂這樣的密度增長將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環保團體長春社的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出,首期發展的密度顯然大於當初環評時的預期。他表示,當初的環評是根據120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來進行的,目的是尋求在發展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然而目前的規劃顯示,首期已經佔據原計劃的八成,這種密度的提升可能會導致對當地生態走廊的破壞,特別是在重要的生態走廊后海灣。

究竟環保措施是否已隨之更新以應對這些變化,吳希文質疑道,政府有否重新對這一發展進行環評,以及何種緩解措施將被提上日程。他強調,今次改變樓宇設計的高度,會對本地的生態系統造成影響,特別是對於鳥類的飛行路線和栖息環境而言。當年的環評中已經注意到設計的生態意義,因此設有相關的樓高限制。

除了環保團體的擔憂,專家對此計劃的評估及其影響也表示顧慮。城規會委員何鉅業指出,如果發展的規模突破原有上限,則必須重新進行環境及交通等技術評估,這一過程可能會耗時數月甚至一年。他認為,所有的規劃申請必須基於最終的發展方案,重新進行環境影響的評估,因為周邊的客觀環境隨時間可能發生變化。

對此,創新科技局則回應稱,第一期的發展雖然增大,但並未超越2013年環評報告中所提及的總樓面面積120萬平方米的限制。創科局表示,未來若有必要,將對第二期的發展進行充分的規劃和評估。他們強調,在推動第一期發展的過程中,已根據環境許可證的要求,採取了包括增設生態區和設置50米寬低矮建築緩衝區在內的各項保育措施。

港深創科園作為香港與深圳合作的重要載體,其發展動態將直接影響到兩地的經濟與環境。如何在推進科技創新與保護生態環境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政策制定者需要繼續面對的挑戰。與此同時,公眾與環保團體的呼聲也是促使政府更謹慎進行城市規劃的有效監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