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面臨的護士人手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民建聯最近展開了一項重要的考察活動,於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前往馬來西亞與泰國,探索當地的護士培訓體系,並尋求能引入外地護士到香港工作的可行方案。本次考察特別受到香港安老服務協會的支持,並旨在加強與兩地護士培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根據立法會最近通過的《2023年護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香港計劃引入非本地培訓的護士,以應對日益嚴重的人手短缺。業界數據顯示,香港目前缺乏的護士人手高達1,000至2,000人,這使得許多安老院的運作受到挑戰。民建聯議員顏汶羽表示,這次考察活動吸引了20多名本港私營安老院的營運者和管理人參加,他們分別與泰國和馬來西亞的護士培訓機構、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及中介公司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洽談。
考察團的行程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們特地造訪了馬來亞大學及其醫學院,並向該校推廣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希望能吸引馬來亞大學的畢業生和校友通過這個計劃來港就業或創業。顏汶羽指出,這不僅是為了填補護士的空缺,更是希望香港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從中挑選合適的人才,以應對未來的安老服務需求。
考察結束後,一些參加者表達了希望通過馬來西亞中介公司引進合資格的護士來港工作的意願,顏汶羽認為,這一步驟將能在短期內有效緩解香港的護士人手短缺問題。此外,業界也在探討與馬來西亞的護士學校或醫學院合作開展專門課程,以培訓符合香港標準的護士,並希望能資助一部分香港學生前往馬來西亞進修,從而在回港後進行執業。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魏仕成指出,根據規劃,至2028年,每個安老院都必須配備專職護士。香港現有約800家安老院,而目前的護士短缺問題讓許多院舍不得不倚賴兼職護士來頂替,需要更多的專業護士以保證服務質量。他強調,馬來西亞的護士因為擁有全英語的培訓環境,加上能使用多種語言,包括廣東話和普通話,使他們非常適合在香港工作。
另一方面,香港安老服務協會的永遠榮譽主席李輝指出,人口老化導致香港對護士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新的社會服務計劃同樣需要更多的護理人力支持。他強調,香港需要擁有更靈活的引進政策,以迎合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並借助馬來西亞護士的專業培訓,來應對未來的挑戰。
整體來看,此次考察活動不僅加強了香港與馬來西亞及泰國在護士培訓領域的合作,也為香港解決護士人手短缺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隨著業界對於引進外地護士的共識增強,未來可望能更有效地提升安老服務質量,保障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