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法會選舉制度的逐步完善,議會即將邁入最後一年,許多有意連任的議員在議會內外展現出更為積極的表現。現時的立法會擁有90個席位,其中復活後的選舉委員會界別佔據了40席,這不僅是數量上的優勢,更是未來選舉中的一個重要焦點。然而,選委界的議員表現卻常常引發爭議,最近有關他們的行為和言論,更成為政壇的熱議話題。
選委界議員是由1500名選委選出,其初衷是希望能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闡述問題,不受既有利益影響,但這也加大了對議員自身能力和定位的考驗。有些議員在民生議題上表現突出,敢於發聲,另一些則因專注特定議題而獲得傳媒的高度曝光;然而,更普遍的情況是許多議員的存在感較低,讓外界難以理解其立場與努力。政壇對於未來議會的預測顯示,至少三分之一的議員可能因為表現不佳或個人因素未能連任,選委界無疑是其中的重災區。
隨着選舉日的逼近,議員們的一舉一動倍受關注。最近,選委界的尚海龍要求在議會中提出對珠海市體育中心的駕車撞人事件進行急切質詢,他希望能討論如何防範類似的「黑天鵝事件」,增強市民的安全感。對此,立法會大主席梁君彥卻拒絕了該質詢,認為該問題並不急迫,且沒有達到「性質急切」和「與公眾有重大關係」的要求。
梁君彥對急切質詢的批准標準向來嚴格,至今本屆立法會只批准過一次急切質詢,該質詢在第五波疫情爆發時,梁熙要求政府立刻改善檢疫中心的管理措施。其他大部分急切質詢則被否決,例如涉及荷里活廣場的斬人事件,因梁君彥認為特首已迅速提出改善措施而予以拒絕。對於珠海事件,某些議員指出它雖然性質嚴重,但與香港的直接關係不大,且並非急需獲得政府回應。他們指出,內地當局亦正在處理善後事宜,因此不一定會對香港議會所提的問題有回應。
尚海龍於兩年前透過選委界補選進入議會,他的曝光率在眾多新進議員中相對較高,尤其在人才計劃和創新的科技議題上有所建樹。然而,他的行事風格卻引起不少爭議,曾經以中東裝束出席會議及在會議上敲鑼,讓部分議員認為他的做法過於「博眼球」。在如今科技背景下的選委議會中,具備創科背景的人士如尚海龍受到寄予厚望,他自信會在科技議題有所突破。當面對批評時,他表示會虛心接受並願意提升表現,強調立法會應是一個多元包容的空間。
除了尚海龍外,近期立法會其他議題也引起了議員間的微詞。在一項關於制訂「人工智能+」策略的議員議案中,共有六位來自選委界的議員提出修正案,編排中的調整大部分並沒有實質的改變。這一情況在本屆議會初期也曾發生過,因為大量的修正案確保了議員能獲得發言機會,但後來大主席梁君彥曾需特別進行講解,幫助議員明確修正案的真正用途。
隨著明年的立法會換屆劇烈臨近,特別是在選委界這片兵家必爭之地,一場激烈的混戰似乎已無法避免。對於一些議員而言,這將是他們展現政治造詣的時刻;而對於大多數新人成員來說,如何吸引選民的目光、並保留在這一政壇上的位置,將是一場巨大的挑戰,絕對如同一場新一輯的《魷魚遊戲》,令人期待與擔憂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