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私隱專員公署對求職平台JobsDB及八家在該平台刊登匿名招聘廣告的機構展開的調查結果引起廣泛關注。調查結果顯示,JobsDB以及該八家招聘機構在收集求職者的個人資料時存在不公平行為,違反了《私隱條例》的有關規定。公署已於上週五(6日)發出執行通知,要求相關機構立即進行整改,并發出多封勸喻信。
私隱專員公署的調查發現,自2023年1月以來,求職者可透過JobsDB平台的「Quick apply」功能,輕鬆提交求職申請,這些申請需提供包括個人資料在內的多項信息。這些資料會被保存在JobsDB的管理系統中,求職者有權要求刪除所提交的資料。然而,該平台的機構在收集這些資料時,有些場合並不向求職者披露具體的機構名稱,甚至有些招聘廣告僅以「私人廣告商」的名義發布,使求職者在不明情況下提交個人信息。
這八家招聘機構在匿名廣告中,除了不公開自身身份外,甚至私下使用如「0000 0000」的假聯絡號碼,要求求職者提供重要的個人信息,例如履歷表電郵至以非公司域名註冊的郵箱。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求職者的基本權益,也提高了信息被濫用的風險。
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這不僅是收集信息的不當行為,也是違反了《私隱條例》第1(2)條文案的相關規定。因此,公署已對JobsDB及其中三家招聘機構發出執行通知,並針對其餘五家機構發出了勸喻信,提醒其加強對招聘廣告的透明度和合規性。
此外,助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投訴及刑事調查)何芹若也對求職者提出了警示,提醒他們在面對匿名招聘廣告時應保持高度警惕。她指出,這類廣告可能會被不法分子用作收集個人資料的手法,甚至用來發動詐騙活動,因此求職者在未確定僱主身份之前,應謹慎行事,避免輕率提供個人資料。
隨著互聯網招聘的盛行,求職者的個人資料安全成為關注的焦點。企業在進行招聘時,應遵循相關法律法規,提高透明度,明確告知求職者所需資料的用途和保存方式,以保障求職者的基本權益和資料安全。同時,招聘平台也應加強對廣告的審核機制,防止不實廣告的出現,以保護求職者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