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NBA,精彩的入樽瞬間已經變得越來越稀缺。近日,孟菲斯灰熊隊的明星後衛查莫蘭特在一場對陣密爾瓦基公鹿的比賽中,上演了一次意外的快攻。當他面對身材笨重的防守者布魯克·洛佩茲時,許多人預期他會使用自己的標誌性灌籃。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查莫蘭特選擇了在三分線外急停發射,結果卻宣告失敗。令人注目的是,這位年輕的巨星在本賽季迄今的八場比賽中,竟然至今未有過任何一次灌籃嘗試,而他僅嘗試過兩次入樽,且兩次都以失敗告終,包括一次尷尬的失誤。自從他接受肩部手術後,他的入樽次數顯著下降,雖然他依然能夠優雅地完成360度上籃,但這並不算作灌籃。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查莫蘭特的三分球命中率並不理想,但他卻依然選擇頻繁投篮,成為當今籃球界對這一現象日益不滿的代表人物之一。隨著數據分析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球隊在進攻中強調三分球的價值,這在某種程度上貶低了籃下灌籃的精彩程度,嚴重影響了比賽的觀賞性。特別是在最近的賽季揭幕戰中,波士頓塞爾特人隊以61次三分投籃的驚人數字擊敗紐約尼克斯,籃球評論員尼克·懷特(Nick Wright)也公開表達了對這一現象的擔憂,並呼籲聯盟對規則進行修訂,以激勵球員們展現更多的入樽精彩。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灌籃的得分值從兩分變為三分,查莫蘭特是否會選擇挑戰布魯克·洛佩茲?這樣的改變將對比賽產生怎樣的影響?這是否有助於解決目前籃球界面臨的棘手問題?為了探索這一話題,我向幾位專業教練、總經理和籃球專家諮詢了意見,發現現代比賽的核心問題或許在於過度數據化的戰術,導致了比賽多樣性的喪失。
事實上,隨著塞爾特人在2024年總決賽中運用歷史性的三分戰術奪冠,NBA各隊紛紛效仿,令本賽季的三分出手次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據數據,聯盟球隊本賽季平均每場出手37.4次三分球,這是近五年來的最高增幅。理論上,這樣的戰術應該會拉開進攻空間,為入樽創造更多的機會,然而近年來入樽的頻率卻幾乎沒有增長。這一現象反映了整體戰術的單一化。
例如,著名的灌籃高手安東尼·愛德華茲近期的一次隔扣讓球迷們激動不已,但考慮到這樣的一次精彩入樽,卻是他本賽季的第七次入樽,可以看出他頻繁入樽的趨勢正逐漸減少。同時,35歲的德馬爾·德羅贊本賽季至今尚無入樽,部分原因或許與年齡有關,但也反映了聯盟中側翼球員愈來愈重視三分球投籃的現狀。根據Stathead.com的數據,現在的後衛每場比賽的平均入樽次數僅為0.32次,這比上賽季下降了8%。
此外,在這個充滿競爭的聯賽中,頻繁的傷病問題也讓人擔憂。拯救現代NBA的一種方法是鼓勵球員在比賽中更多地進行碰撞,這或許短期內會提高賽事刺激性,但這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著名的NBA研究專家尼克·艾拉姆(Nick Elam)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關鍵在於球隊太過依賴數據驅動的戰術,這使得中距離投籃幾乎完全被拋棄,造成場上出現「投籃沙漠」的現象,甚至本賽季已有24場比賽的中距離得分為零,這在2010-11賽季前是從未見過的情況。這種策略的單一化讓比賽的多樣性和觀賞性受到了嚴重影響。
艾拉姆建議,聯盟應專注於如何讓比賽恢復創意與多樣性,而不是試圖改變灌籃的得分值,多樣的攻擊選擇將會為球迷帶來更多的驚喜與娛樂。他呼籲填補場上的「沙漠地帶」,特別是被忽略的中距離區域,以便讓比賽回到更平衡的狀態。
總體而言,當我們展望NBA的未來時,不僅僅需要思考如何調整規則,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找回籃球的魅力。或許,是時候重新思考比賽的戰術布局,讓入樽與三分球之間找到一種新的平衡,才能使這項運動重新煥發活力,吸引更多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