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議題愈發受到重視,香港房屋協會於近日在油麻地駿發花園房協展覽中心隆重舉行了一場名為《天氣暖咗,雨水多咗,有乜啟示?》的主題活動啟動禮。此次活動將持續約六個月,旨在透過互動元素如虛擬實境(VR)和STEM教育,提升公眾對氣候變化、極端天氣現象及全球暖化重要性的認識。
此次活動獲得了多個機構的支持,包括土力工程處、屋宇署、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健康空氣行動等。主辦方從海洋、陸地和空中等不同層面,介紹氣候變化的相關知識及其所帶來的挑戰。房協的企業傳訊總監梁綺蓮表示,在當前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日益成為社會熱議話題的背景下,房協希望能夠通過多元化的活動,包括專題展覽、互動工作坊、專題演講、線上直播及遊戲等,傳遞氣候變化的信息,觸及一萬名市民,促進社區討論及參與,以鼓勵市民實際採取行動,推動減少碳排放。
此次主題活動亦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房協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梁綺蓮指出,房協設有跨部門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小組,並積極配合政府的碳中和目標,制定長期策略,以確保「為下一代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例如,房協在明華大廈的重建第二期項目已開始進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評估,旨在減少從設計、建設到居民入住及拆除整個過程中的碳排放。此外,在沙田的乙明邨「松悦樓」及洪水橋的專用安置屋邨樂翹軒中,更是應用了組裝合成建築法,以減少建築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灰塵和噪音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今年,不少極端天氣事件接連發生,首次展開的活動是由房協與土力工程處合作的《「雨」你尤關》互動工作坊,透過虛擬實境(VR)裝置、智能沙盒及攤位遊戲等方式,讓參加者深入了解極端降雨與山泥傾瀉之間的關聯。
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的數據,香港去年共發生601宗山泥傾瀉事件,其中許多是由極端氣候及暴雨引發。處長張偉文提到,儘管全年的降雨量變化不大,但降雨的形態卻日益不穩定,集中降雨對特定區域的山坡安全構成了實質威脅,如去年港島東的筲箕灣地區就遭受到嚴重影響。
張偉文指出,每幾年該處都會進行量化風險評估,以1977年作為基準,觀察整體斜坡安全情況,並過去幾次的評估顯示香港的山泥傾瀉風險已經有明顯的下降。為了持續降低山泥傾瀉風險,除了需要強化工程措施,定期的檢查、維修、清渠及公眾教育同樣至關重要。
他還透露,明年3至4月的雨季,將會嘗試使用雨量和人工智能雙系統來評估全港山泥傾瀉的發生機率和宗數。現時的評估主要依賴於雨量數據,但人工智能能夠將地形、地質、國內過去的山體表現等多個因素納入考慮,從而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張偉文表示,這種新方法的準確率已達到約90%,這為應對日益極端的氣候變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這場主題活動不僅是一場宣傳,更是希望通過具體的互動和教育行動,鼓勵市民共同關注並應對氣候變化,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