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變化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香港房屋協會於油麻地駿發花園的展覽中心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啟動禮,正式展開為期半年的主題活動《天氣暖咗,雨水多咗,有乜啟示?》。這次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及全球暖化的認識,並透過政府合作及各個關注團體的支持,引入互動元素,如虛擬實境(VR)和STEM教育,增強參與者的體驗。
此次活動得到了土木工程處、屋宇署、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健康空氣行動的支持,從海、陸、空三個層面向市民普及氣候變化的相關知識。房協企業傳訊總監梁綺蓮表示,隨著可持續發展(ESG)成為熱門話題,房協希望透過專題展覽、互動工作坊、專題演講、線上直播與遊戲等多樣化活動,達到觸及1萬名市民的目標,促進社區的討論與參與,同時鼓勵市民采取行動,為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作出貢獻。
氣候變化主題活動不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房協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實踐。梁綺蓮提到,房協已有跨部門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小組,致力於制訂長期策略以配合政府的碳中和目標。她舉例,房協在明華大廈的重建工程中,已率先進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評估」,希望在設計、建造、居民入住及拆卸工程的不同階段都有所減少碳排放。此外,在沙田乙明邨及洪水橋的專用安置屋邨,則運用了創新的「組裝合成」建築法,以降低建築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灰塵及噪音對環境的影響。
隨著今年極端天氣的增多,首場活動《「雨」你尤關》的互動工作坊也隨之而來。這個工作坊由土木工程處聯合主辦,參與者能夠通過VR設備、智能沙盒以及攤位遊戲,更生動地理解極端降雨如何導致山泥傾瀉的現象。
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的統計資料,香港去年發生了約601宗山泥傾瀉事件,其中大部分是由於極端天氣所引發的暴雨所致。土力工程處處長及副礦務處長張偉文指出,儘管全年的降雨量變化不大,但降雨的強度與集中程度會對特定區域如斜坡帶來重大挑戰,特別是在港島東一些地區。他提到,政府有定期進行山坡風險評估,自1977年以來的數據顯示,香港的整體斜坡安全情況有顯著改善,風險已經降低了75%。不過,為了保持這一低風險,除了依靠工程技術,亦需要進行定期檢查、維修及對公眾的教育。
展望未來,張偉文透露,明年的雨季將會嘗試進行雨量與人工智能雙系統並行的預測,以便更準確地評估全港山泥傾瀉的風險。通過人工智能的模型,將能夠更全面地考慮地形、地質等多種因素,從而提升風險預測的準確度,過去的實驗已顯示該技術的準確性高達九成。
香港房屋協會這次啟動氣候變化主題活動,旨在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氣候問題,並透過知識的傳遞和行動的推動,為建設一個可持續的未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