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投稿:18928809533【微信同號】
首頁 » 資訊 »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力求2030年前完成基礎建設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力求2030年前完成基礎建設

分享:

近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正式發布,明確提出2030年作為重要的里程碑,屆時香港園區必須完成第一期基礎建設,以便與深圳的園區實現更緊密的協同效應。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接受《星島》訪問時,坦言目前時間緊迫,待建的大樓數目達數十幢,投資金額亦高達數百億,這些挑戰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還希望能夠呼籲業界的廣泛參與,以加速建設進度,特別是包括酒店等配套設施的興建。

據孫東所述,計畫於明年進行市場意向調查(EOI),在評估市場需求後,計劃在明年下半年逐步將土地投入市場。至於在合作發展商的選擇上,孫東表示難以一概而論,雖然本地企業在地理位置上具優勢,但內地企業同樣具有參與的意願。考慮到項目的時間限制,未來招標時,或將「時間」納入重要的考量元素。

根據早前的計畫,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分為兩期。根據2021年立法會財委會的文件,第一期原定建設31幢樓宇,然而目前僅有3幢樓宇即將落成。儘管預期第一期的總樓面面積較2021年倍增,但擬建的大樓數量卻相似。孫東提到,當前已有8幢樓宇正在積極推進,其中包括兩座濕實驗室和一座人才公寓,預計將於今年底落成。他強調,其他數十幢的基礎建設也須加緊進行,因此亟需業界的參與以加快進度。政府已撥出超過181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前8幢樓宇的建設,相信第一期的整體基建投入將達數百億元,因此不能單靠政府的力量。

在市場引導方面,孫東表示,正計畫於明年展開EOI,以了解業界對相關土地的需求。他指出,行業可參建的項目多樣,從先進製造中心、產學研基地到數據科學大樓,甚至是中央大道的餐飲及娛樂設施及酒店等,均是未來的考量。他強調對各種合作模式持開放態度,只要能在指定時間內,高質高量地完成河套預計的建設,局方將願意聞取和接受社會各界的參與。

此外,政府對於入駐的發展模式將參考各地園區的經驗,入駐準則將圍繞產出、技術、業務可持續性、投資潛力、人才發展及生態貢獻等方面,且相關企業需在園區內從事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轉化、孵化或投資科技產業。

在基礎設施方面,隨著落馬洲方艙設施的搬遷,清空出約5公頃的土地以便建設第一期的5幢新大樓,政府希望未來還能陸續清空部分用地,並按計畫推向市場。孫東表示,針對擬建的兩條跨境行人橋,將在今年底至明年初與深圳方面詳細商討安排,討論包括橋樑位置、人流量及必要的配套測試。他強調橋樑將主要以人員通行為主,暫不考慮車輛通行,但會考慮方便攜帶手提行李的通行設計。

孫東最後強調,為了創建國際化的園區,當初的規劃雖然考慮了封閉式管理,但經過多方考量,最終決定採取開放的策略。他指出,如何確保敏感的內地生物樣本和數據的安全是一個重要課題,相關單位需要建立「點對點」的傳輸系統並通過合約進行管理,港深創新科技園有限公司也必須對相關的管理和監督負責。他表示,一旦發現有企業違反相關規定,將會堅決處理,包括停止其參與資格等,確保能有效地促進園區的發展,從而為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注入強勁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