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投稿:18928809533【微信同號】
首頁 » 資訊 » 大棋盤︱港人身嬌肉貴 體育園建有蓋通道有必要?

大棋盤︱港人身嬌肉貴 體育園建有蓋通道有必要?

分享:

隨著啟德體育園在明年第一季即將啟用,上周六在青年運動場舉行的第二場測試賽成為焦點。儘管天氣陰雨綿綿,但這次測試賽正好考驗了觀眾在不理想天氣下的進場與離場安排。然而,部分入場的觀眾對宋皇臺站至青年運動場之間的數百米步行距離表示不滿,尤其是缺少有蓋行人通道,使得在雨天進場的經驗顯得相當狼狽。更有立法會議員提出要求,希望政府能夠考慮增建有蓋通道,這一建議引發了廣泛討論。

日前的測試賽上,香港隊與巴西隊進行了一場15人橄欖球國際邀請賽,共有約3000名觀眾到場觀賽。雖然天色不佳,但觀眾們的熱情並未因此減退,大家仍然興致勃勃地為自己支持的球隊加油助威。在此情況下,有觀眾對體育園的設計提出質疑,認為是否應該增設有蓋通道以提高觀賽的舒適度。

然而,支持不建設有蓋通道的聲音也十分響亮。有意見指出,很多國際知名的體育場館,如倫敦的溫布萊球場和巴塞隆拿的魯營球場,均沒有與地鐵站相連的有蓋通道,這並未妨礙球迷的觀賽熱情。相較之下,香港的體育園是否過於追求「毋須日曬雨淋」的便利?或許,這也反映出香港人對舒適度的高度期待。

筆者曾經多次前往海外著名的體育場館,在倫敦和羅馬的各大球場,即使遇上下雨,球迷們依然在雨中熱情高漲,演繹著屬於他們的運動激情。他們會自備雨具和防水裝備,關鍵在於活動本身的吸引力,而非是否有蓋通道。因此,許多觀眾認為,改造設施的必要性值得商榷。

在上周的測試賽中,由於場館的規定,觀眾無法攜帶長傘入場。然而,場內的工作人員仍提供了雨衣以備應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出席視察,他表示,世界各地許多運動場不一定都有蓋通道連接外界,對於是否需要增設這類設施,他認為仍需詳細考量。添馬中人的意見也同樣強調,目前香港的大球場並未設有蓋道,但運作亦是良好,因此在計劃新增設施之前,應對成本效益進行全面評估。

立法會的議員謝偉銓指出,建設有蓋通道看似簡單,但卻涉及到外觀是否與體育園整體設計協調、成本和日後的維護等多重考量。公共資源需謹慎使用,雨具的攜帶與使用對於所有觀眾來說,實際上都是可行的解決方案。他質疑如果未來再有其他環境不適情況,又是否應建設更多更會「適應」氣候的設施呢?

香港人向來對於公共服務的質量有著高要求,遇到不滿意的情況時,社會上投訴的聲音往往會迅速響起。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究竟何種訴求是理性的?這個問題也許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