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投稿:18928809533【微信同號】
首頁 » 資訊 » 低收入年長照顧者所面臨的經濟壓力與心理挑戰亟待社會關注

低收入年長照顧者所面臨的經濟壓力與心理挑戰亟待社會關注

分享: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的程度日漸加深,「以老護老」的現象也日益普遍,這使得低收入年長照顧者的生活苦況越發明顯。近期,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聯同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發佈了一項針對低收入年長照顧者挑戰的研究報告,這項報告揭示了這些年長照顧者面對的嚴峻經濟困境與心理壓力,並提出了對香港政府的呼籲,要求降低現行的護老者津貼申請門檻,以期能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

根據研究報告,研究於2024年3月至6月期間進行,針對30位年滿60歲的低收入年長照顧者進行了深入訪談。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的總監陳澤群指出,多數受訪者普遍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尤其是醫療開支、房租及交通費用等日常開支,這些都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壓力。然而,政府的津貼措施似乎並未能夠有效減輕這些負擔,現行的「護老者津貼」申請門檻過高,致使許多需要幫助的低收入年長者無法獲得所需支援,難以解決他們的經濟困境。

在交通支持方面,調查中也提到,兩元乘車優惠的公共交通服務並不能滿足照顧者的實際需求,因為巴士的設計對於體弱的長者來說相對不便,許多受訪者只好選擇租乘的士去醫院覆診,而這也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或其被照顧者平均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的長期疾病,這無疑增加了照顧者的身心壓力。近六成半的受訪照顧者表示自己患有肌肉骨骼疾病,使其承擔日常照顧的能力受到影響,但他們仍需全職照顧生病的家人。

面對這種困境,李婆婆,72歲,便是其中一個鮮活的例子。她的87歲丈夫已步入臥床的第六年,罹患腦退化症、高血壓、失眠和骨科疾病,需要24小時的悉心照顧。李婆婆為了照顧丈夫,不得不辭去了工作,這樣的變化不僅影響了經濟狀況,更使她日常作息難以調整,她長期失眠、聽力下降,並出現抑鬱的症狀。她曾多次撥打照顧者支援熱線182 183,卻只獲得要求去尋求其他機構幫助的建議,而大多數社區服務又需提前預約,真正的緊急支援無法及時到位,令李婆婆感到無比無助。

針對這些問題,社協建議政府應該放寬「護老者津貼」的申請條件,使本身已屬基層的低收入年長照顧者得以受益,並考慮調整長生津、傷殘津貼及綜援的申請限制。此外,調整資格審查機制也能讓更多有實際照顧需求的家庭受益,即使他們照顧的家人尚未開始輪候社會服務。同時,社協也建議政府加設一支援服務隊,除了182 183之外,為照顧者提供24小時的緊急援助,這樣能有效解決年長照顧者在突發情況下的迫切需求。

香港的社會在面對老齡化挑戰時,應更加同情與關注低收入年長照顧者的困境,讓每一位為家庭奉獻的照顧者都能擁有基本的尊嚴與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