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裡,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於本案的審訊已經進入第105天,成為香港記者、媒體界及廣大關注者的焦點。案件涉及黎智英及其所屬的《蘋果日報》三間相關公司,主要指控其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此類標籤無疑讓香港社會深感震驚,也引發了外界對於言論自由及新聞報導的廣泛討論。
黎智英於庭上自辯,強調他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的行為並未認為違法。他指出自己始終相信,作為媒體人,他有責任繼續接受訪問,持續向大眾傳遞信息。黎智英提到,自《香港國安法》施行以來,他已更加謹慎地表達觀點,為了避免觸法,他表示:「我絕對知道我必須更加小心說話。」然而,對於2020年7月1日的重要事件,他卻坦承記憶模糊,顯示其在極端壓力下的困惑與無奈。
在辯方展示的資料中,法律學者張達明於2020年7月1日發表的Facebook帖文中分析了《香港國安法》的特點,強調其法律文本的模糊性。黎智英確認當時曾閱讀該帖文,但聲稱他在閱讀香港大律師公會對該法的聲明後,並未覺得自己的行為違法。這一點顯示出他對法律界解釋的矛盾感受,亦引發公眾對法律適用性的質疑。
針對黎智英向助手Mark Simon發送的訊息,他重申了持續接受國際媒體訪問的意願,特別是與CNN及《衛報》等國際媒體的互動。他承認本地媒體對他的訪問邀約相對較少,鮮有機會表達心聲。
隨後,辯方展示了他與曾經的助手李兆富的溝通,深入探討了黎智英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依舊持續傳遞信息的情況。在2020年7月2日,黎智英曾經為李兆富分享《蘋果日報》關於警察行動的剪報,儘管他已辭去其職位。黎智英辯解,這是因為他仍然希望李兆富能在Twitter上發聲,將當前情況如實傳遞。
至關重要的是,黎智英在庭上談及其與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會面,他表現出面對一系列法律風險的不安,認為這樣的交流可能使他面臨回國後被迫回內地的危險。他形容在香港被監禁為「監獄」,而在內地則是「地獄」,突顯出他對言論自由損失的絕望感。
在進一步的庭審中,黎智英也提到試圖管理自己的Twitter帳戶所面臨的困難。他表示,由於《香港國安法》生效後,許多人對接手管理該帳戶感到畏懼,這使得他在傳遞與自身立場相關的信息時倍感受阻,並對生活造成了困擾。
在庭上,黎智英堅決否認自己有意透過文章激起對中港政府的仇恨,他希望能以更為謹慎的方式對民眾進行交流,即使這意味著他要在表達上更加小心翼翼。
整個案情的發展不僅關乎黎智英個人,更是為香港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敲響了警鐘。在法律與自由之間的張力,讓人們對未來充滿了深深的憂慮。隨著審訊的持續,社會各界將持續關注此案的進一步進展及其對香港的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