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黎智英審訊進入第119日 引發國際政治關注

黎智英審訊進入第119日 引發國際政治關注

分享: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審訊圍繞著他與《蘋果日報》三間相關公司所涉的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今天正式踏入第119日。黎智英在這場引發廣泛關注的法律案件中,於第27日出庭自辯,並在控方律政司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的盤問下,開始了他面對證據的考驗。

在今日的法庭上,黎智英承認自己與美國退役四星上將及前陸軍副參謀長基恩(Jack Keane),以及曾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的伍夫維茲(Paul Wolfowitz)保持良好關係。黎智英提到,自己曾自費支持基恩及伍夫維茲前往台灣與時任台灣領導人蔡英文會面,意在讓蔡英文更深入了解特朗普政府對於台灣的相關政策與態度。

然而,在被問及是否透過基恩這些人影響中港政策時,黎智英卻明言否認。他明言自己從未利用這些政治聯繫來進行政策調整,堅持他與這些美國官員之間的交情並不包含對中港政策的干預。控方周天行在盤問中突顯出黎智英與外界的政治聯繫,例如「美國線」、「英國線」和「台灣線」,意在探尋黎智英的行為是否構成不當影響。

根據周天行的提問,黎智英在與基恩建立友誼後,透過WhatsApp、電子郵件和電話等方式保持聯絡,並在2017年與基恩在美國及台北會面,進一步加深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此外,在2020年,基恩亦曾被邀請參加黎智英主持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訪談節目,期間他們討論了特朗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及與台灣的關係。

周天行提到特朗普曾建議基恩成為國防部長,但基恩拒絕回歸政府工作,隨後成為特朗普的私人顧問。在此背景下,黎智英在2017年曾向蔡英文的幕僚江春男發送電子郵件,表示希望能夠與蔡英文通話以討論重大議題,並透露基恩當時是特朗普的私人顧問,對台灣的安全問題表達了關注。黎智英在法庭上提供的信息引起了對他是否試圖借助美國勢力影響香港及中國政策的高度關注。

隨著審訊的深入,黎智英的相關言論和行動将如何影響此案的結果,仍然是全世界媒體與法律界密切關注的焦點。此案件不僅涉及個人,更牽連到更大範圍的國際關係和政治動向,反映了香港的政局變化與國際社會的複雜互動。法庭預計控方的盤問階段會持續10至15日,有可能在2月中旬達到某種結論,屆時所有的焦點將都圍繞在黎智英的立場和行動對於未來的意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