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香港的天空為市民帶來了一場奇特的視覺盛宴,一條貌似「鯊魚」的雲朵在繁忙的都市上方徜徉,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這幅灰白色的雲,形狀奇特,宛如鯊魚的鰭在空中揮舞,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為了澄清這一現象,香港天文台在其社交媒體上發文,詳細解釋了這種奇雲的形成原因。
日前,天文台於中午時分在其Facebook專頁上,用引人注意的標題「鯊魚出沒注意?!」分享了一張市民在中文大學上空拍攝的相片,並指出這片出現的「鯊魚鰭」雲,實際上是一種被稱為「莢狀雲」的現象。這種雲是由於當穩定且潮濕的空氣遇到地形時,空氣被迫抬升而形成的。天文台的專家補充道,這種雲層有時呈現出類似飛碟的形狀,因此亦被暱稱為「飛碟雲」。
天文台進一步表示,「莢狀雲」的形成過程是相當有趣的:當潮濕的空氣 traverse(穿越)過山脈的時候,首先會被抬升,然後在隨後的過程中隨之下沉,這就像是一波波的海浪。當這股空氣上升时,它會因為降溫而凝結成水滴,而這些聚集的水滴就形成了可見的雲層。天文台指出,莢狀雲的形狀通常像細長的透鏡,時不時會展現美麗的虹彩效果。
社交媒體上,許多網民對於這種雲的形狀表達了驚訝與讚美,其中有的甚至認為它像是「天使的翅膀」,這種不同的詮釋讓人感受到每個人對自然現象的獨特感受。有網友留言說:“我見是 angel’s wings(天使翅膀),因為天使的左翅膀後有太陽光芒照四方。”這樣的互動不僅增添了趣味,也展現了人們對美麗自然現象的共鳴。
這並不是香港天文台首次針對奇特雲層現象發聲。過去,天文台也曾針對其他雲類型,例如「飛碟雲」,製作過相關教育短片,提供給市民更多氣象知識與觀賞雲層之樂。這一次的「鯊魚鰭」雲事件,再次讓人們感受到天空的變幻無窮,並期待下一次的美麗驚喜。
天文台以更科學的視角,讓我們理解自然界的奧妙,無論是鯊魚雲、飛碟雲還是天使翅膀,這些奇妙的雲層都是大自然的藝術品,值得每個人仰望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