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個屬於亞熱帶氣候的都市,當地的11月氣溫依然能高達30攝氏度。在這個陌生於雪的城市,對於冰雪的渴求往往寄託於冬季的日韓、歐美旅遊,或是主題樂園中的「魔雪」園區。然而,偏偏在這個50年來都不曾降雪的地方,卻有一位冰攀世界排名曾高達第4的女運動員——龔子珊(Janet)。在幾乎沒有資源及支援的環境下,Jantet憑藉一雙手、一對冰斧與不斷反覆的刻苦練習,讓香港在這項多由俄羅斯、瑞士和韓國主導的冰雪運動上,留下了她的印記。
龔子珊的冰攀之路,並非起源於香港。17歲那年,Janet參加了一個童軍的交流計劃,遠赴加拿大征戰海拔3000米的貝克山。在那裡,她首次體驗到冰雪的奇妙與冰攀的刺激,那年她開心至極,甚至初次見到雪的興奮讓她不禁將積雪拿起來品嚐。她的心靈在那片廣袤的雪域中悄然發芽,種下了對高峰的渴望。但真正讓她邁入冰攀世界的契機,來自於21歲時一次雪山行中的一位教練,他的提議讓Janet接觸到冰攀賽事。起初,Janet只進行攀石運動,偶爾以冰斧模擬訓練,然而參加全國賽中與其他選手的切磋,讓她意識到自己的潛能。
不過,香港在冰攀方面的先天劣勢始終存在。許多室外的攀岩場已被改建為攀石用的場地,其中難以開鑿出供冰斧攀爬的專用洞。Janet盡管年輕意氣風發,嘗試過戶外攀冰的艱辛後,也不得不回到健身房增強體能,因為真正的冰攀與登山所需的技術遠超普通的攀岩,是不容小覷的挑戰。
隨著她的冰攀旅程展開,Janet面臨著重重困難。儘管她渴望參加比賽、追尋理想,但負責攀登運動的相關總會卻對她的出賽申請屢屢設定障礙。她的坦言反映了許多運動員面臨的現實挑戰:「總會的會議從不召開,也不會批准我的比賽申請。他們說我缺乏教練和訓練紀錄,可是怎麼會有紀錄呢?」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Janet的努力與付出頻頻遭到冷待,加上大學生活的繁忙和疫情的打擊,令她的夢想一度淹沒在現實的漩渦。
然而,2022年她仍然毅然辭去護士的職位,接受了加拿大教練Vince Poulin的邀請,前往尼泊爾挑戰雪山。正當她滿懷期待地準備參加世界賽事時,卻再度遭遇總會的拖延。在漫長的等待中,她只能靜靜地在家中期待,心中不免生出疑問:「我究竟在追求什麼?這一切是否值得?」不過,轉機終究在開賽前六天降臨,她獲得了代表香港出賽的機會,再次踏上冰攀世界盃的舞台。
雖然比賽的旅途過程充滿艱辛,包括在瑞士獨自一人背著行李穿越森林的情景,她卻在賽場上面對過去的自己,同時也理清心中對於這項運動的熱愛。雖然比賽的結果未必理想,但正是這一次的失誤讓她重新認識了自己的真正追求。「孤獨感一直伴隨著我,但我仍然鐘愛這片雪山。」她在回港後選擇繼續追尋冰攀之路,然而資源短缺與支持不足的現實依然在每一次努力中刺痛著她的心。
不斷的追夢過程使她感受到孤獨的深刻,尤其在疫情期間獨居的生活讓她一度是面對著無法溝通的心魔。她和母親之間的關係也因彼此的不解而愈加疏遠。即使母親偶然了解到女兒的成就,卻始終無法走入Janet的內心世界。然而,隨著沖破孤獨的努力,她逐漸擺脫了這份沈重的枷鎖,學會了如何在專業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通過兼職護士的工作繼續支撐自己的夢想。
最近,Janet的堅持得到了回報。在上一年度的世界盃中,她的排名穩步提升至第6,未來更是朝向征服更高峰的目標邁進。Janet欣然表示,若是擁有更多的資源與設施,她感覺自己能更進一步,但內心也清楚,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總是讓人無法輕易跨越。「雖然這一路孤獨且艱辛,但我已學會為自己負責,我的夢想只有我能實現。」
Janet的故事告訴我們,雖然追逐理想的道路充滿不易,她的堅韌與勇氣,卻也在為香港冰攀運動埋下深厚的基石。未來將會如何,仍然是一個未知,但對於這位勇者來說,那份來自冰雪的呼喚,必將引領她不斷攀登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