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非洲豬瘟的陰影再度籠罩香港,漁護署在一項針對野豬的捕捉行動中,確認一頭野豬樣本對非洲豬瘟病毒呈陽性反應。該事件發生在大埔鳳園路,這一消息無疑引發了市民對豬隻健康及食品安全的關注。
漁護署在周四(21日)進行了一項為期一天的野豬捕捉任務,目的是在確保野生動物與本地農業的和諧共存。同時,該行動也是基於本地野豬非洲豬瘟監測計劃,從捕獲的四隻野豬中抽取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其中一隻野豬的樣本確診帶有非洲豬瘟病毒,這使得漁護署立即啟動風險評估程序,並決定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報相關檢測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漁護署強調目前尚未發現本地豬場受到此次事件影響。根據官方資料,大埔鳳園路周邊三公里內並沒有任何豬場,這對於當地養豬業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安慰。此外,漁護署已經迅速通知所有本地豬場的負責人,並建議他們加強生物安全措施,以防止野豬進入養豬場並對豬隻造成潛在威脅。
發言人進一步解釋道,非洲豬瘟是一種對豬隻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但並不會傳染給人類。這意味著,即使出現了帶有該病毒的野豬,經過適當處理的豬肉產品仍然是安全的,市民在煮熟豬肉後可以放心食用,肖像的食物安全風險相對較低。
在過去的一年中,香港及其周邊地區已經多次出現非洲豬瘟的案例,漁護署持續進行監測,並加強對野豬族群的管理,以防止疫情擴散。隨著次數不斷增加的採樣和數據收集,當局對防範這一疫病的決心不可動搖。
在此時刻,專家也呼籲市民提高對食品安全及生物安全意識,保持警惕,並勸導大家在野外活動時,儘量避免與野豬接觸,共同維護生態平衡與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