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衛生局目前正在深入檢討公營醫療服務的收費模式。局長盧寵茂最近在電台節目中表達了對未來醫療安全網的願景,強調政府希望能將其「織得更寬、更厚、更密」,以便更有效地服務那些需要醫療幫助的市民。盧寵茂指出,檢討收費的過程不僅僅是基於通脹,而是要依賴詳細的數據分析,這意味著在評估後,收費不一定會上漲,甚至可能出現減免的情況。
在討論過去的資源分配問題時,盧寵茂提到,現行的醫療體系呈現出一種不合理的資源分配狀況,88%的資源集中於醫院,而只有12%用於基層醫療的發展。他強調,這導致輕症市民過度依賴醫院的服務,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加重了醫院的壓力,並影響了更高層級的醫療服務質量,例如手術和專科服務。這是政府急需解決的結構性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挑戰,政府正在重整公營醫療的「三頭馬車」。盧寵茂解釋,基層醫療的概念指的是基礎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預防、健康促進、輕微病症及慢性病的管理,以及疫苗接種等。政府希望每個市民都能擁有一位家庭醫生,以便及早發現和預防疾病。除了基層醫療之外,衛生署主要負責藥物監管、傳染病的防治及健康促進等工作,而醫管局則處理更複雜的醫療服務,例如癌症治療、器官移植等,特別是面對醫療弱勢社群的需求。
盧寵茂針對慢性病治理計劃透露,計劃啟動至今,已有近9萬名市民參與篩查,令人關注的是,近40%的參與者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且男性的參與率相對較低。因此,當局會進一步推動男性市民積極參加健康篩查,確保他們的健康狀況得到應有的關注。
在急症醫療方面,盧寵茂指出,急症室的第1及第2類危急病人是政府應盡的責任,未來收費或許會有所減免。他提到,對於第4及第5類輕症病人,政府的補貼也可能更加精準,主要針對重症病人進行支援。具體的細節由於仍在檢討中,尚未確定,但未來將會適時公布。
另外,對於醫院的整合問題,政府目前也在研究港島東西醫院聯網的合併。盧寵茂說道,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未來港島人口可能會下降,為了有效利用資源,政府將考慮合併醫院聯網。這樣的舉措將有助於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市民在看病時無需跨區,而兩個聯網的合併將能更好地協調資源。盧寵茂以廣華醫院為例,指出該醫院正進行擴建,而不是縮減規模,因此市民不必擔心服務質量會受到影響。
在這場深刻的醫療改革中,盧寵茂堅信,透過各項舉措的實施,香港的醫療服務將會更為高效且具保障,尤其是在應對弱勢群體的醫療需求方面。這不僅僅是資源的重新配置,更是對每一位市民健康的深入關懷。